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一、导言、揭题——走进文本师: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读课外书,那么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板书课题: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二、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出示带有生字的一组词语,学生练读)师:你们真聪明,不要老师教就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课文中还有一些长句子,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好。(出示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个长句子,学生练读)师:读得好!如果把这些词语和…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出示:钢筋满楼清香水泥鲜嫩滴翠蜂巢视觉污染蓬蓬勃勃)  相似文献   

3.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出示词语):旅行。借助拼音,谁来读读这个词。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平时都跟谁到哪儿旅行过?2.(出示句子)我是一个旅行家,到过地球上许多地方。有一个小水滴,也和小朋友们一样热爱旅行。它常常对小伙伴说——3.小水滴都会到哪儿去旅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水滴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4.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轻松、欢快)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谁来读?(出示:京剧、旦角、梅兰芳.生读) 师:你能说一说京剧、旦角、梅兰芳之间的关系吗?(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梅兰芳蓄须》.(板书课题)注意"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畜"字."蓄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学习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学习准备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配乐展示各种鲜花,交流:你认识哪些鲜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3.出示课题:读题后有什么疑问吗?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4.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见过春雨吗?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你们猜春雨有颜色吗?(学生讨论)●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抓住春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了解春雨的有关特点。二、读文识字,质疑探究1.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1)拼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巧用词串,引导学生扩词成句,联句成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同学们,老师把书后的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读准确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出示下列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第一行,谁会读?(指名朗读)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谁可以用上这三个词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寒"字,上面是个"宝盖",注意"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号"字,中间一横要写长.(师范写) (出示词语并正音:几阵秋风、天气晴朗、大雪纷飞、得过且过.生读) 师:字音都掌握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说一说吗?  相似文献   

10.
(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之后)师:谁能找到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生:科利亚、呆呆、开始、猜出来、拴着、逗人。(师相机出示词语)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遍。(生齐读)师:不仅读对了,声音也很响亮。师:(在"呆呆""逗人"下面  相似文献   

11.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一、激发动机,入情本文是一篇情感色彩很浓的文章,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动机,还要使学生产生强烈自豪感,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方法一:插图入手,生疑激情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猜猜他们一个个仰着头,目光注视着天空,神情激动,这是为什么?2.出示课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方法二:创设情境,移情入境1.出示“神舟五号”的有关图片: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卫星吗?2.回忆交流“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情景。3.教师激情:是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整体回顾,质疑了解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读课题)2.这句话是谁说的?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之前课文写了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后,课文又写了什么?(板书:钓鱼、放鱼)3.昨天我们已经学了钓鱼这一部分,重点研究了两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起读一读,从朗读中你感受到汤姆怎样的心情?(板书:惊喜)汤姆惊喜地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又把它给放了,这一"钓"一"放"真有意思,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钓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一起跟它打个招呼。2.文中的词语还记得吗?3.出示:闪亮、透明、圆润、喜欢、装点、植物、格外精神、生机勃勃、点头、招手、吹奏、笑盈盈。(1)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读出词语所蕴含的画面和韵味了。(2)指导学生选用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评价:字音准、声音响、有韵味、很投入等等。4.让我们再次热情地呼唤小露珠吧!——(再次齐读课题)5.在你们热情的呼唤声中,小露珠来了。(出示小露珠图片,同时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6.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喜欢它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它?(动物和植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小露珠。  相似文献   

15.
陈兰 《小学教学研究》2007,(2):10-10,12
一、词语再读,键接古诗1.朗读词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生读题)。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出示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谁能用这四个词语(去掉"誉满天下"、"永世不绝"两词)简要说说课文内容。3.李白吟出的脍炙人口的名诗  相似文献   

16.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2.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2)划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4…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1 .利用插图 ,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中。2 .学会生字新词 ,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3.反复练读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三、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激情引趣1 .律动《童年》。 (播放音乐 )2 .师生问好。3.同学们 ,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分别是哪几个 ?好 ,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四幅季节图 ,咱们来认一认。 (出示打乱的四季图 )4 .按顺序再次出示四季图。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是非常美好的。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指名…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感知 1.图片直观 (出示孙中山挂像),导语引入:(介绍孙中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不朽功勋)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吗?学习新课,揭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引读初步感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读,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