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弛者,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模糊,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专业认同、功能认同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模糊,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专业认同、功能认同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以及埃里克森对于青年期身份认同、心理社会的认同观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从中获得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不仅是一种制度的、法律的规定,而且是一种身份认同。制度规定了公民身份的形式,把形式转化为现实,需要公民对其身份的认同。认同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为促进公民身份的积极认同,需要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实现公民身份的'再造'。我们以公民身份形象、公民身份认同的内容和公民身份认同的心理要素为维度,建立三维立体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片正在开拓的领域,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观念上和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1.认识上的误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的"治病"工作。二是心理教师的兼职身份或学生的"病耻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成效。三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遗漏了学校教育的主体工作领域,即对大部分正常发展学生的普遍教育和对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广大教师就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教育技能。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心理教育操作技能,才能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会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合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会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丁彦华 《教育探索》2000,(11):72-72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对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做法是:  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教师的榜样作用,二是根据学科内容特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渗透。实施渗透的关键条件是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与能力。为此,学校通过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依靠特聘教师与本校骨干心理教师举办培训班等系列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水平,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从…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的专业身份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和分析工具。然而过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在职教师,未能对教师教育情境中的专业身份的萌芽和塑形过程进行充分探讨。本文以职前教师专业身份为主题,对西方近年来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检索和分析,具体从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构成、特征、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对研究发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为学界探索教师教育如何支持和促进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熊和妮 《中国教师》2014,(23):56-59
<正>DNA可以解释我们是什么,身份可以解释我们是谁。教师身份则包含了教师关于"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同时,教师身份建构对教师学习"怎么成为一名教师"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身份建构可以帮助教师发展其教育哲学,进行教师决策,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教学效率[1]。对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还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布瑞兹曼(Britzman)认为教学不仅包含认知层面的知识和教学技术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对人才的期待与需求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课程融合是其发展趋势。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身份是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自我认同标志,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但当前,我国教师专业身份局限于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无法适应课程融合之需要。免费师范生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突破学科中心主义影响,强化通识教育发展,是教师专业身份重构的重要路径。但教师专业身份重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不少学校都招聘了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每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太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远不能适应当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教师流动,实现旨在促进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教育变革,国家试图在教师管理上将教师的制度身份从"学校人"调整为"系统人"。然而,任何教育制度变革能否真正执行取决于一线执行的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而教师的身份认同则是其对变革赋予意义的资源,教师怎样看待自己身为教师会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教师发自内心地流动,并致力于提升公共的教育质量,国家应努力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激励引导教师产生一种"专业人"的身份认同。这种"专业人"心怀公共教育事业,且会将流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契机,是教师流动乃至教育变革成功的源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有阻碍教师"专业人"身份感生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统一规定为专业人员,仅仅指明教师的职业性质,具有片面性。借鉴国外经验,教师身份的内涵应该区分为职业性质和法律身份。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教师职业性质基础上,分类确定教师的法律身份为公务员、教育雇员或教育公务员。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在工作中忽视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文章结合湖南省高中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试图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教师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其主体身份并非一直得到一致的确认和认同,"学生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及"双主体"等观点在学界并不鲜见。对此,本文从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两方面尝试对教师主体身份不明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教育主体的特征,探讨教师主体身份的明确对社会为教师"赋权"与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两方面可能带来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和帮助学生寻求发展。学校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角色意识的确立是否全面、合理,决定着心理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要求。本文从从业要求、服务范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几方面论述了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