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思维导图为教学辅助工具,在高职IT类专业课程中探索一种以学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新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运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交际中,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声音图像、背景音乐等符号系统与语言文字一样,也是意义的源泉,具有多重功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话语研究范式,多模态话语分析扩展了语言本身的研究,结合声音图像、动作手势等资源来实现图像意义的再现和互动。电影即是一种集文本、图像、音乐等多种符号为一体的语篇,运用多种符号系统合力来实现意义构建和信息传递。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降临》进行分析,以助观众全面理解图像意义,更好地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一则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为具体语料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广告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进行分析解读,旨在揭示公益广告是如何通过图像、文字、构图等手段进行意义解读,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宣传和和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芸芝 《海外英语》2013,(16):271-273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领域。根据这一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除了语言,图片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表达事物的意义,甚至能够比语言更准确生动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量。该文利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南民族大学校徽的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与传递。向读者揭示了该校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领域。根据这一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除了语言,图片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表达事物的意义,甚至能够比语言更准确生动地向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量。该文利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南民族大学校徽的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与传递。向读者揭示了该校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复杂心理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智慧源点,其理想境界在于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意义图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意义建构旨在将外在的意义图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图式,以实现意义图式的累积。累积意义图式可赋能读者的高质量阅读,使读者在文化涵养中超越自然生命建构价值生命,实现从“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至“天地境界”的生命价值演进,从根本上形塑阅读的理想境界。这既是构建中国自主阅读体系、推动“阅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又是破解新时代碎片化阅读困境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8.
以德国网络媒体中房地产平面广告作为语料,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分析房地产广告在图像模态和文本模态互动意义的建构方式,并从文化层面阐释了构建的动因。该研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以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选取禁烟公益广告图像作为本研究的语料,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揭示其广告中互动意义的构建和体现,以期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对分析公益广告语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多模态语篇逐渐取代单一文本快速发展起来,运用图像、色彩、声音等形式实现多样化的表意功能。奥运会徽作为一种典型的代表,将奥运精神、奥运理念与举办国的民族文化通过"图像、数字和文字"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鼓舞和号召人们投身奥林匹克运动。本文基于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图像语法理论,以里约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会徽为例,探究图像与文字同构下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以期揭示出巴西会徽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其产生的结果与效应,更应关注其存在的形态、过程与意义。对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要把关注点投射到教师的意义世界中去,投射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生长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以“生长”的理念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共融”“相长”“致远”为发展愿景.通过创设生长场、构建生长链、催生生长力等途径,致力构建一种以“生长”为鲜明特质的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过一种有意义的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研习图像史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研究认为,可基于图像史料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特征,构建起由四大系统组成的框架,即以图像、问题、思维、阅读四要素为运行系统,图像学理论要素为助推系统,核心素养要素为目标系统,学习空间要素为环境系统。据此,让学生“像史学家一样研读”图像,挖掘其隐藏的史实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娟 《文教资料》2014,(15):60-62
图像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和传播(观看)场域。本文通过意义场域分析诠释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的图像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物词汇在人类语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联复合模式是在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溶合理论”和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新的解释框架。框架中有两种不同构建机制:显性构建和隐性构建,丰富多样的动物词汇隐喻意义不但形成了系统的联系,而且获得了充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从善恶观和道德关系两方面阐述了禅宗伦理对于建立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意义,其去恶行善、众生平等、慈悲利他等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的己我、己他和人与生态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禅宗思想中“空”、“善”、“悟”、“智”等基本概念为个体解释、解决生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现安身立命,推进现代人类意义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为教育实习从课程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微型课程是以“效率取向”进行课程建构的,但由于“效率取向”的课程存在着重技术理性、重目标实现以及问题解决等缺陷,因此,有必要从关注课程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意义的生成与价值以及积累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等方面构建“意义取向”的教育实习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17.
范永梅 《中学物理》2023,(19):12-15
依据意义建构理论,要使学生最终实现问题解决(Uses),应该基于学生经验背景,构建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物理问题、物理模型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作为“桥梁(Bridge)”,建构起对问题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习题教学中需要有效搭设“模型桥”“实践桥”“迁移桥”,实现“以题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以Kress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以及Baldry和Thibault提出的意义整合原则为基础,对一则多模态公益海报进行了整体意义的分析,并探讨其社会实践性。研究发现,多种模态的综合应用有助于语篇整体意义的有效表达,构建强烈的社会实践性,该研究亦为多模态语篇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用预设为语篇信息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语用理据,在语篇中被广泛运用.作者从认知层面通过分析语用预设的特征“动态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讨论了语用预设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作者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理论框架,重点剖析了语用预设激活的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运转方式和其对语篇意义的影响,并将其形象化地用图式表达出来,以期对语篇意义的构建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三位聋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基于“五A”意义维持模型理论,运用叙事研究方法,对其养育历程中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进行研究,构建本土化的聋儿父母生命意义建构模型,以凸显其身份独特性和文化特异性。结果表明,聋儿父母生命意义的建构有其独特性;补偿行为是建构生命意义的关键,包括应对、肯定、解释、重组等行为过程;对亲职角色的诠释是其现阶段生命意义的主要内涵;父母身份感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聋儿父母生命意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