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过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3)初步建立1分钟、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重点: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 (人教版 )第四册第 70~ 71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 ,使学生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 1小时 =60分 ,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2 使学生能正确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电脑、调查表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 ,揭示课题1 教师讲故事 (电脑出示故事情境 )。森林里要举行文艺晚会 ,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小猪来到了晚会现场 ,可守门的小白兔不…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第五册。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珍惜时间。三、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禤理洁 《广西教育》2011,(19):34-3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整时”、“半时”,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7.
夏冬虎 《江苏教育》2007,(14):69-69
“秒的认识”这堂课,我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关系:后半课时,在操场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以下是后半课时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一分能干什么》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如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使学生对一分、一秒具有亲身的感受,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通过对时、分、秒的认识,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初步体会分的意义。3、知道一分等于六十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三、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初步体会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64页及练习十七中的有关习题。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生学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会用秒计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感观体验、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抽象的时间单位———秒。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秒”的概念的建立和信息资料的出示,使学生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重点学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用秒计时。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准备钟面模型、秒表、篮球(每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8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认识时间单位时与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与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湖南教育》2007,(8):39-40
教学目标:1.整理复习时间单位年月日,构建年月日知识体系;运用有关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秒”这一时间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情境,让学生来体验,那么学生掌握的只能是“秒”这个词,未必能掌握“秒”的实际意义。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实践,体验1秒、几秒、十几秒的时间到底有多长。1随音乐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就是1秒。2闭眼数出60秒三次。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来计100米,其他同学估测用多少秒。4估测“画一幅画”、“穿好一件外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这样,“秒”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活知识就以“眼保健操音乐1拍就是1…  相似文献   

14.
《认识时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1时=60分。由于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应在有效情境中展开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针对"有效情境"谈谈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一、在童话情境中展开新课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郑珺 《四川教育》2003,(6):25-25
“秒的认识”这堂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秒”与“分”的关系;后半时,在操场上和体育老师一道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下面是后半时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7.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学习被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19.
邱小玲 《云南教育》2003,(10):40-4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中“时、分、秒”这一单元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进行时、分的初步认识,从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中引出:1时=60分,然后让学生学会读出钟表上的时刻,最后从分中引出秒:1分=60秒。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这样编排对于成年人容易接受,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儿童,由于他(她)们生活经验少,思维受多种因素制约,因而难以接受。他(她)们很难深刻体会1小时的真正内涵,1小时到底有多久。教材从小时入手,1小时是由60分钟组成的,1分钟是由60秒钟组成的,他(她)们在还没有感知最小最短的时间单位秒时,自然很难…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在开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