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练笔好比是一砖一瓦,只有扎实练好小练笔,夯实写作的基本功,对学生写作进行培养,才能促使学生习作能力螺性,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句式、对话、标点符号、结构等找准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小练笔,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2.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兰 《江苏教育》2022,(67):70-71
<正>“随文练笔”是指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或写作方法,开展写作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随文练笔一般伴随着文本阅读进行,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贴得很近,能够引导学生将课上阅读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写作中,遵循了从模仿到发展,最后有所创造的写作规律。课堂的阅读和学习是为了吸收,写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的中介,是吸收和表达的桥梁。因此,随文练笔不论对阅读还是对写作都很重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英语写作现状是缺乏英语学习氛围、课堂写作训练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差等。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随篇练笔"的方法来提升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水平。"随篇练笔"就是指伴随着英语语篇和对话的学习,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语篇和对话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入到语篇教学中。它主要是融"听、说、读、写"为一体,是一种短小、快速而又简单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学生  相似文献   

5.
小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契机。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巧妙练笔。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王振刚 《天津教育》2001,(12):40-41
练笔是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能减缓作文坡度,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地设计好课堂练笔,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仿写作文,进行迁移训练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  相似文献   

7.
"小练笔"是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途径,也是习作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练笔"为习作教学积累写作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习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小练笔".本文剖析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教材"小练笔"安排形式,解读了"小练笔"的内容,提出了"关注内容,立足语言,丰富形式"的"小练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素材,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随文练笔培养了学生"想写"的意识,激发了学生"乐写"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会写""善写"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应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并巧妙利用资源,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练笔的“泉眼”,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训练。教师应巧用课文插图、留白、故事情节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文字背后的蕴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写作教学中,应挖掘课文中有效的训练因素,寻找习作训练点,及时批注,培养学生动笔习惯;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借鉴技巧;挖掘文本,开发学生习作潜能,渗透练笔训练,充分发挥阅读的借鉴模仿作用,逐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小练笔作为促进语言积累、运用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巧妙利用文本的各种空白点进行写作的方式.它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小练笔”的机会.哪怎么抓准练笔切入点,精心设计练笔方式,让练笔取得满意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是勤写多练。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读写结合是提高习作最有效的方式。我在小练笔的设计中注重挖掘教材留白处,针对所学课文内容设计非常合理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乐于表达的机会,并从中领悟到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练笔的途径很多,小学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这样的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巧华 《新教师》2019,(6):29-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练笔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还是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上,都值得学生模仿、学习。教师需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写中领悟运用。那么,如何紧扣文本特点,选准练笔训练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可供练笔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样表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写作文的一条捷径。要使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作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相得益彰。而七年级"随文练笔"以"片段作文"为主要训练方式,能起到小学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对学生感知力、敏感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素养的重要标尺。然而,只要一提及写作学生就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打心底里排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为写作训练提供了一条润物无声、行之有效的路径。如何挖掘文本中的作文因素,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呢?  相似文献   

17.
随文练笔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它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选取内容精短、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进行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这种练笔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下笔时较有话可写,因此能够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素梅 《中学文科》2009,(16):52-53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对教材利用得不够,课文讲解和写作教学结合得不紧,甚至完全分离。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要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这既不增加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范例进行随文练笔,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运用迁移,典型构段处练仿写仿写,是学生作文的阶梯,也是随文练笔最主要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文本的典型构段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