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本着“新晨报,新追求,新品位”的改版理念,我们隆重推出了新的《江准晨报》。我们在内容和形式先行一步的基础上。不论是选稿取向还是版面包装,都有了质的变化。从内容上看有两大亮点:一是强调民生、强化社区新闻,包括帮办新闻、热线新闻、社会新闻等,因为2008年必将是民生年.谁抓住了民生。谁就能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3.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莺 《传媒观察》2008,(6):52-53
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扩大民生新闻的反映面社会在发展,国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的内涵就越丰富。这为传媒扩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电视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与此同时,武汉地区的新闻媒体在传播民生新闻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大量民生新闻占据媒体重要位置,赢得了受众,赢得了市场,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视直播》是一挡以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据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调查显示:《经视直播》开播一年来收视率由0.8猛冲到最高10个点,占有率也由开播前的4个点猛升到最高时的54个点,《经视直播》已经成为城市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湖北地区收视率最高的一档名牌新闻栏目。笔以为,形成《经视直播》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它的接近性、监督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5.
张梦婕 《今传媒》2012,(10):95-96
为了提高收听收视率,近几年来各个媒体都在民生新闻上大做文章。民生新闻以其平民亲和的面孔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平庸琐碎事件的增多也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问题。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就要善于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力求让民生新闻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6.
张铮 《大观周刊》2010,(37):16-17
从《南京零距离》的一炮走红,到近几年的“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成功、泛滥、以及质疑的声波中成长、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特别是电视民生新闻如何通过差异化战略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赢得受众和市场的同时,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以其平民的视角、民生的内容、人文的叙事风格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为业界新闻节目的增长点。而民生新闻针对新闻事实而阐发的评论在民生新闻兴起之初,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人心,并且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益发成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竞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贴近性、现场性等特点,成为表现新闻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毕竟图片要比语言文字更具体、更直观、更富有表现力。尤其是新形势下,新闻摄影镜头的民生化,赢得了受众的空前欢迎,博览众多媒体(报纸、网络、期刊),新闻图片的民生化视角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海龙 《新闻世界》2008,(10):46-47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生新闻成为众多媒体主打内容。素以亲民形象赢得市场的都市报更是成为民生新闻的倡导者、先锋者、实践者。为了将民生新闻做足做大做强,他们开辟专版,设置专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报道群众生老病死,这就大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贴近了百姓的生活,赢得了读者的信赖。民生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百姓工作生活的需要,深入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做好民生新闻,既是都市报关注民生、民情、民意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都市报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自2002年由于电视界的探索.概念被明确地提出、口号被明确地叫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级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于“民生新闻立台”,筹建民生新闻频道,民生新闻的理念也由摸索渐渐走向成熟。本主要探讨自2002年民生新闻理念进入学界的视野以来.在三年发展期间内理论和实践观念的八大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大量有个性、传播风格“平民化”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然而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平民化”表述方面的~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理解正确的“平民化”表述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平民化的特点,在新闻界“攻城掠地”,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心。民生新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全国各级媒体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的小与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以反映民生、民意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闻,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民生新闻的崛起,不仅赢得了观众,提升了电视节目收视率,带动了广告创收,同时,也颠覆了传统新闻的报道模式,使我们的新闻节目焕然一新,为电视新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和努力方向。那么怎么样来理解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是一种什么关系?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7.
潘阳 《新闻前哨》2012,(10):93-93
如今.民生新闻已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占据着每个台的黄金时段。虽然,民生新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媒体号召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认知的不足、新闻来源的不稳定和同质化竞争,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陷入了低俗琐碎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呢?一、树立大民生观念现在,不少地方电视台还把“民生新闻”简单地等同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多局限于家庭琐事、邻里长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民生范畴。做出的节目只满足于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缺乏深入的阐释和挖掘,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使民生新闻流于表象而无法自拔。不得不承认,这些琐碎小事的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的确能引起人们一定的关注度,可是。如果一天到晚都是这些内容,新闻的内涵在哪里?新闻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长此以往.民生新闻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极大的威胁,最终会被大众所遗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屡创新高,全国上下风起云涌,从央视到地方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说是全国媒体众口一词说民生。纵观这种发展态势,一方面,赢得了百姓赞誉,获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民生新闻又成为了各台的创收大户。一时间  相似文献   

19.
韩雅冬 《视听界》2010,(2):103-103
一.民生新闻的误区 1.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视野狭窄,眼睛只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像交通肇事、打架斗殴、偷窃行骗、房屋漏水等边缘化新闻。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泛滥化、媚俗化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当前民生新闻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提出对策,既保障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