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重庆市六中蓝燕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一、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肖黎英同学问:《庖丁解牛》是庄周为阐明养生之道写的寓言。我们学生是不是也能从中悟出一些“治学”的道理来呢? 《庖丁解牛》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丁厨师在介绍自己宰牛的历史和技巧。课文的最后一段“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点明了道家鼻祖庄周写这则寓言的真正意图。但是“养生”是为了“求生”,我们从这则寓言里是确实可以悟出求生之道来的,正如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能像庖丁那样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也都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又何患事业无成、学业不就呢?所以,从《庖丁解牛》  相似文献   

3.
卢锡泽 《新作文》2022,(1):56-57
一、读《庖丁解牛》也,非《养生主》也 我们学习《庖丁解牛》,印象深刻的有"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有庖丁"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解牛神技;有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有超越技艺层面"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解牛之道"……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美国教育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特...  相似文献   

4.
<正>《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是庄周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虽然全文仅有360余言,但人们读后,无不为庄子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所倾倒。解牛,在人们看来,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个哲学大师。在先秦诸子中,他的哲学思辩能力最强,而又能通过形象思维加以表述。他的《疱丁解牛》就是一篇融哲学思想和散文艺术为一体的佳作。《庖丁解牛》是庄子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庄子决不满足于给他的哲学思想披上一件寓言的外衣,而是靠他非凡的创造天才,在浓厚的文学情趣中,借助生动的形象,展示自己的思想,使读者得到启示。故事一开始,便展现出一个庖丁解牛的艺术场面:庖丁解牛,手、足、肩、膝并用,“触”“倚”、“履”、“跨”的动作相承。“砉然向然”,皮骨相离;“奏刀騞然”,声音婉然。声态具作,令  相似文献   

6.
倪金 《快乐阅读》2011,(22):192-192
庄子的《庖丁解牛》以独特的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在《庖丁解牛》中,庄子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应知道《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而《养生主》是一篇论证养生之道的文章,主旨在提出养生总论。而且文章本身也在结尾提到了养生之道。结合"解牛之道"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人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庄子指明了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中就跟刀一样,而对牛骨——那些社会上的是  相似文献   

7.
一、本单元课文精读和略读的安排高中语文第四册共入选古文作品十一篇,其中最末的五篇教材为《阿房宫赋》、《〈指南录〉后序》《送东阳马生序》、《左忠毅公逸事》、《书博鸡者事》,与前面学过的《孟子》二章、《庖丁解牛》、《过秦论》、《订鬼》等侧重于议论的文言文教材相比,它们或重于描写,或重于述事写  相似文献   

8.
拓展性教学是由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教学,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首先,谈教材选文的拓展性教学。现行语文教材必修本选文有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着陈旧的情况,未能很好地反映出语文学习的本质性。但是,大多数选文还是可读性极强的,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我们的拓展性教学也就有了可资之材。例如,《庖丁解牛》一文的教学即是实例。《庖丁解牛》是庄子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人处于世间,别无他路可走,唯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人有  相似文献   

9.
1.下列篇名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冯谖客孟尝君》 《庖丁解牛》  相似文献   

10.
正《庖丁解牛》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这个典故向人们阐述了做事如何有效避开矛盾,顺应事理,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而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初中语文课程《庖丁解牛》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很多的教学启示,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庖丁解牛》给世人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做事情要顺应事理,要掌握与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11.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自主赏析课文。本人教学时从“解”的字形人手,导入新课。《说文解字》解释“解”字: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解”的本义是分解。在对本文的导读中,笔者紧扣“解”字,通过六“解”课文,赏析《庖丁解牛》。  相似文献   

12.
近读庄子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中所阐释的人生哲学──遇到错综复杂的矛盾时,只有顺应自然,避开矛盾,才不至于使自己受到损害。其哲理性的思辩让我顿悟,"读  相似文献   

13.
【片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 ,砉然向然 ,奏刀马砉然 ,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 :“嘻 ,善哉 !技盍至此乎 ?”【品读】“解牛” ,在常人看来本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然而庖丁解牛 ,动作娴熟 ,技艺精湛 ,显得轻松自如 ,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触”、“倚”、“履”、“”四个动词是写庖丁解牛时的一系列动作 ,突出了庖丁动作的协调 ,手脚的麻利。庖丁似乎不是在解牛 ,而是在处理加工自己的一件艺术品。艺术化、舞蹈化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劳动的艰辛 ,而是艺术…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一篇课文,只有选择好“导读”的突破口,才能如庖丁解牛,切中肯綮,学生的思路才得以畅通。怎样选择“导”的突破口呢? 一、从文章题目突破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中心,要抓住题目导读。例如教学《飞夺沪定桥》,一开始,便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从哪里到哪里写“飞”,从哪里到哪里写“夺”,学生一下子便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了。  相似文献   

15.
听人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位执教不久的朋友曾经根据教学录像整理出一位特级教师教授《故乡》的教学详案,而当他使用这份教案去授课时,尽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实施直至板书设计都一如录像,可是竟全然没有录像上那种活跃动人的课堂气氛。原因何在?笔者便忽地联想到《庖丁解牛》的故事。那位庖丁解牛的动作  相似文献   

16.
张干 《读写月报》2023,(33):49-52
<正>一、大单元设计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庖丁解牛》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座高峰,儒、道两家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李泽厚即以“儒道互补”总结中国士人的人生路径及其艺术意念,“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退,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1]《庖丁解牛》收录于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选自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中的《庖丁解牛》是一篇传统教材。讲的是一个厨师为文惠君宰牛的事。课文首先描绘了庖丁解牛的情景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 ,砉然响然”组成完整的解牛图。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奏刀马砉然 ,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 ,发出的声音 ,没有不合上拍子的 ,跟《桑林》舞一样美妙 ,跟《咸池》乐一样动听。庖丁解牛不仅动作熟练 ,而且富于节奏 ,具有美感。文惠君曰 :“喜 ,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这里的“道”既可理解为事物本身…  相似文献   

18.
姜丽 《学语文》2012,(1):16-17
【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自主赏析文章,属哲理散文,它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而“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将“创造形象”与“说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9.
正《庖丁解牛》一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把蕴含于文章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促成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一、养生之道:依理、慎行、藏锋本文出自《庄子·养生主》,揭示的自然是养生的道理。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依理",也就是说凡事要注意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牛的生理结构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  相似文献   

20.
以寓言作为文学样式的《庖丁解牛》是文学美和文章美统一的典范之作。《庖丁解牛》的文学美 ,主要体现在庖丁形象的“塑造”上。你看 ,庖丁解牛时 ,手触、肩倚、足履、膝奇 ,在猛一进刀将牛杀死后 ,便从容用刃。其神态自信而谨慎 ,其动作娴熟而小心。动作因娴熟而舞蹈化 ,就中还伴随着合于韵律的解牛声。神态因自信而矜持 ,让人感受到他的卓尔不凡。显然 ,解牛的劳动对于庖丁已不再是伤神劳力的某种痛苦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对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认和欣赏。庖丁本人已不再是某些自轻自卑的劳动者 ,而俨然是一个自视很高的艺术家。庖丁 ,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