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新课题,要求教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设问解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创设类比-猜想-论证情境,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启发诱导一题多解,运用归纳-猜想-论证思考方法,以及运用类比、特殊化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数学智慧中最活跃的成份,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是合理猜想,是具有独创性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意识、猜想兴趣、猜想能力,教会学生猜想的方法,会对猜想结果进行严密的证明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韩峰 《考试周刊》2011,(68):175-175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使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为活跃的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就让学生认识到猜想能力的重要性、正确地认识猜想、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猜想兴趣等方面等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将猜想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提出初中化学猜想教学法的一些技巧:首先,巧设问题,引发猜想;其次,大胆猜想,探索未知,增强求知欲望;最后,动手实验,完善猜想。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及"敢问、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留一些创新的时空,多树一份创新的信心,多一些新颖的问题,多一些求知的方法,多方法、多角度地去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6.
刘敬福 《学周刊C版》2014,(7):159-159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l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猜想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判断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开展猜想活动,激发猜想意识,提高猜想能力。借助猜想,催化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手法,培养学生的设疑、猜想和观察、实验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营造好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鼓励猜想,培养创新思维和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手法,培养学生的设疑、猜想和观察、实验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猜想是根据某些已知的事实材料与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为什么在科学探究中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首先,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探究与创新的源头。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时代呼唤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培养.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科学论证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丰富的"猜想"素材;在新授课中激发学生猜想的欲望;在习题课中点拨学生猜想的思路;在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等。并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上,还要教学生反思、论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猜想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采取指引猜想方向、储备知识技能、培养思维习惯、练就质疑能力等策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手法,培养学生的设疑、猜想和观察、实验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晓燕 《广东教育》2003,(10):28-29
“猜想——验证——结论”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形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猜想——求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是当今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为猜想提供条件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只有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才会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猜想的机会,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猜想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经听过“圆柱的体  相似文献   

17.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引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邵一枝 《考试周刊》2014,(75):65-6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猜想的意义和如何教学生进行猜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运用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近年的中考中创新试题越来越多,一些既不超越数学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探索规律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这类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习惯,通过猜想、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现数学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合理猜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