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民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民族化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教育进行双重“扬弃”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意识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尊重教育传统的民族化,要重视现实国情的民族化,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阵地,多元文化激荡尤为突出,加强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育“广西精神”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坚持社会实践锻炼,创新民族文化教育载体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全球文化既有趋同、一体的一面,也有差异、多元的一面,是“全球性与在地性的对立统一”。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一方面要进行跨文化的国际教育,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牢固民族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某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生活方式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渗透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独特信息。随着各国交流的广泛深入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跨文化交际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教育也就成了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要贯穿文化教育 ,就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要注重文化教育的内容 ;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的不同手段。总而言之 ,语言中时时处处渗透着文化的痕迹 ,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导入和文化讲解 ,有助于语言的深入理解 ,有助于实现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多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美国民族教育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美国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它突出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与多文化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同化教育(Assimilation Education)”,多文化教育代表美国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它与我国的民族教育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了解这一理论对于丰富我国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很有益处的。本文将从多文化教育的发展、理论和目标三个方面评价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相似文献   

8.
余莎 《教书育人》2006,(6):66-67
在一个国家内部,“多元文化教育”指对多民族的教育,以及在教育中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融合;置于国际背景上,它表现为教育中的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吸收。多元文化教育是在保持一个同家或民族固有的文化教育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多无文化教育以认同、理解、融合不同文化为特征,但这并非意味着摒弃自己原有的主流文化,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在保持其固有文化特征基础上的认同与融合。另外,应该强调的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倡振兴“国学”,  相似文献   

9.
谢辉 《教育文汇》2005,(1):58-58
茶,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在开发校本课程“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茶文化”,一同醉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扎伊尔共和国原称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它是非洲中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从十五世纪起,扎伊尔就一直遭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奴役。扎伊尔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在一九六○年六月三十日宣告独立。在殖民统治时期,扎伊尔人民受到歧视和奴役,从各级政府的公职人员直至部门、中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由外国人担任,扎伊尔人民只能充当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独立后,扎伊尔政府重视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近几年来,扎伊尔人民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清除殖民主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文化教育“扎伊尔化”,“要培养真正的扎伊尔人”,“当家作主人,不受别人摆布”等积极主张,要求培养出来的干部必须首先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有民族独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蒙博托总统曾多次强调,“扎伊尔人在了解其他事情之前,应该首先了解扎伊尔”,“学习扎伊尔的真正问题”,“不容许扎伊尔公民不了解自己的国家及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由于她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及现代大学教育的契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严于律己等道德原则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大兴安岭语文教学改革势所必然,但目前遇到三个巨大障碍:一是语文教材的陈旧落后,二是高考升学指挥棒的制约,三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八股化,因此,在教材和考试制度未彻底改革的时候,语文教学观念和语文教师素质应先有大的突破和改变,应该树立语文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审美艺术的观念,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形体类化,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形体发生变异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新字产生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往探讨汉字的类化主要着眼于形声字形符的类化,其实类化不仅有以义相从的类化,还有以音相从的类化和以形相从的类化。这些现象对我们探讨汉字的形体演变,同源词的认定,古今字、假借字、异体字的辨识,以及研究汉字使用者的主观思维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适应国情论和不问国情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不问国情论是新课改理论专家所坚持的,它承认新课改脱离国情,认为适应国情论是过时的观念,国情是可以改变的,课程改革不必适应国情而贵在适应潮流和真理。这些认识,值得商榷。第一,关于要不要适应国情的论争,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而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只有适应国情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适应真理最核心的工作,不是脱离国情去宣扬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第三,国情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存在,人创造历史又为历史所创造。国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只有深刻地洞察国情,积极利用国情资源,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力,才有可能积极改善国情。由此可见,不问国情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的思想原则。为了健康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揭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努力全面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中国国情,能动地适应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古代书法批评的三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其中书法批评理论即具有三大特征:人格化的批评方式、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形象化的评论语言。分析阐释其三大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古代书论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字教学既是我国语文教育,也是整个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石,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构形理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利用汉字的文化属性进行汉字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能提高汉字教学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汉字文化教学观指导汉字教学实践,使汉字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童庆炳不仅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有创见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发表的大量学术成果中有许多是属于语文教育方面的.特别是1977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前后,童庆炳在论文及访谈录中提出的重视文学教育、重视经典教育及重视文言文教育的观点,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早期教育应从胎教开始,中国母亲重视胎教是优化炎黄子孙的重要一步。身为学前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的母亲?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新世纪人才的造就。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祖国繁荣昌盛,中国的母亲有待一场素质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