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是社会动员的大师,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充分依靠和广泛发动群众的社会动员,形成了社会动员的丰富思想,发挥了社会动员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坚持以政治动员为根本,以群众动员为主体,以思想动员为中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探索和把握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全党全社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应对时代挑战,汇聚民族力量,推进强国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及运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和资源配置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参与的有学生的、家庭的和学校的三类社会资本,这三类社会资本经过主体的甄别转化为就业适用的社会资本,再经过主体的动员转化为就业使用的社会资本,再在主体的组织协调能力作用下转化为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机会和物质情感支持,进而影响到就业的成功。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家庭和学校既要注意其社会资本的培育、积累和优化,更要提高其对社会资本的甄别、动员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第一,突出政府作用。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还没有正常建立起来,因此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维持,必须通过政府力量来进行。政府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对社会秩序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今天,政府在社会动员、社会凝聚、社会控制、社会调解等方面的作用是必须加强的。第二,加强社会治理。治理观念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社会治理一是突出主体的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学生社团参与志愿服务,动员社团成员服务社会,成为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公益性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资源动员的过程.发现公益性学生社团对学校资源的动员是一种"组织性动员方式",其特征是动员者和被动员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隶属性质的组织纽带;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是"社会化动员方式",通过直接面向社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协商与承诺方式获取社会资源;对人员资源的动员是"责任感召和旨趣吸引方式",通过在校园内公开宣传来吸纳会员和招募志愿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运行形态可以分为良性运行形态和非良性运行形态,其临界点就是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主体的不同,突发事件中的政治动员可以分为以政党和政府为主体的动员、以社会为主体的动员和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动员。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政治动员具有方式和手段持续性低、侵害私人权利和利益及阻碍法制化进程等局限性。这些缺点需要通过加强媒体对舆论的积极引导、坚持"利益兼顾"原则以及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制化有机结合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习支教生作为乡村文化精英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教育动员、娱乐动员和启发动员等方式使草根成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其动员过程及现象呈现出动员主体的非农性、动员方式的知识性和动员结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草根成员的群体行为。只有进一步培育乡村精英,固化乡村精英的角色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在草根行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意义的贫困治理道路,形成了独特的贫困治理经验,其中就包括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贫困治理.当前,中国乡村贫困治理"双轨双层"的社会动员结构已初步形成,展现出科层化社会动员占据主导、通过政策供给进行社会动员等鲜明特征,但也面临社会动员碎片化、科层化社会动员存在负效应、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失衡等困境.通过社会动员主体的整体性塑造、社会动员边界的适度性控制、社会动员结构的系统性嬗变,以提高贫困治理社会动员的效率,实现贫困治理与社会动员在获取现代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有效社会动员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社会动员的对象、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性质、社会动员的效率等四个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动员水平,切实服务民生所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下的交往交流日益成为人们展现生活的重要方式,其视域的社会动员呈现日益增多的倾向。社交网络下社会动员网络主体受控的消失、大众意识的觉醒,网络信息的快捷、便利,促进社会动员产生;利益、共享价值、合力赋权是社交网络下社会动员运转的核心机制。在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会动员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消除负面影响,发挥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危机动员机制呈现出军事动员、政治动员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更替性和渐变性特征。这是中共社会动员模式历史变迁在危机应对中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变迁、政治变迁和社会变迁在危机动员中的综合反映,是危机动员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要素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从宏观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危机动员,党和政府应把机制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动员变迁的重点,牢牢把握变迁要素中各种调适关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权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权力的存在是一个过程,在权力过程中存在着授权主体与权力主体、权力主体与监督主体、权力的作用对象与权力的服务对象的同位和错位现象。权力过程中的错位现象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之一,必须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动员与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应将社会动员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下来讨论当下社会动员所具有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意义。传统的社会动员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现实。社会动员所带来的政治参与要求是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关键是改变对社会动员的管控思维方式,将社会动员纳入到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参与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上,从而避免非制度化与非法治化的社会动员所导致的冲突、对立和混乱。  相似文献   

13.
任福军 《大学时代》2006,(11):17-19
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新军事变革、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及当前国防动员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使国防动员管理机制从以部队为主转变到以政府为主。这种转变,不只是管理主体的变化,更是管理思想、理论基础以及管理形式上的深刻变化。这种转变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进行的深刻变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旅游审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是以游览为共同目的,以旅行为手段,离开惯常住地到他地暂留的活动。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一切旅游中占有共同目的、共同行为和共同效应的地位。旅游审美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并蓬勃发展的一个事物,是社会朝着美化和优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调控力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危机动员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新时期,多发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冲击了传统的高校危机动员模式,高校危机动员呈现出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学生等共同参与的时代特征。因此,亟需转变单纯依靠高校力量的危机动员模式,建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危机动员模式,以共治求善治,具体包括:引入开放共享理念、协同发展理念与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与多元共生的制度体系;优化动员方式进路、动员教育进路与绿色动员进路。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科建设作为长期以来高教理论界和高校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迫切需要从社会动员这一新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的主要类型包括行政动员、工程动员、精英动员和自组织动员,其机制相应可分解为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经过调研得知,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四种社会动员类型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对学科建设成效带来影响。为此,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应在关注动员主体的同时更加关注动员机制建设,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针对性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艰辛的、动态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是多元实践主体勠力同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靶向的同频共振过程。高校作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深具影响力、辐射力、感召力的生态责任实践主体之一,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号召是具有动员、凝聚和引导综合影响力的政治话语、文本,是政党社会号召力的重要载体。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挑战,国内开展战后恢复和现代国家治理等多重执政压力,新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社会号召,它们主要围绕和平呼吁、战争动员和增加生产三大主题展开。这是中共发掘和运用自身社会号召力的一次有益实践。原因是,抗美援朝社会号召不仅数量颇具规模,阶段性目标明确之外,号召发布和传播的过程也被施以效果管理,呈现出发布主体权威化、传播过程广泛化的价值取向。最终,抗美援朝社会号召所释放出来的综合影响力,成为中共弥补政治资源短缺、消弭国际安全挑战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治理模式与治理方法的选择。以社会结构为特征的社会的重大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目标与取向。所以,社会结构不同,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社会存在方式不同,社会治理的主体与各个主体所采取的治理行动就会不同。社会从期初结构到现时代的转型过程,不断决定着维护社会秩序的治理格局的转型过程。所以,以社会结构为最主要代...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因此,从伦理角度进行规约社会治理意义重大。社会治理发展伦理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所推崇的是社会全面发展、所崇尚的是参与主体的共享发展。社会治理中发展伦理诉求的达成需要社会治理主体对发展的伦理共识、提升主体的行动能力、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发展的伦理性制度安排三个方面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