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对递增负荷运动及恢复不同阶段大鼠下丘脑及垂体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出现渐进性的细胞器变性、轴突髓鞘分离、突触小泡及微管微丝减少、树突棘减少等异常变化,垂体促性腺细胞及生长激素细胞出现渐进性的细胞器变性及核膜异常,溶酶体增多等,而ACTH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较小,与同期测定的较低FSH、IH水平和较高CRH及GC水平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长期训练可致大鼠脑组织神经元间的相互联系减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均受到抑制。这种变化与训练周期的增长及运动负荷的增大具有显著递进关系。而经过4个动情周期的恢复,结构逐渐复原,为一可逆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训练诱导的动情周期抑制的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进一步阐明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将35只成熟、健康的雌性2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递增负荷训练7周组(Ta其中有7只为恢复1周Tar组)、5周组(Tb)、3周组(TC)。结果:随运动负荷递增,大鼠阴道中底层细胞数量运用增加,第7用最高;Ta、Tb组大鼠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出现较多的分泌大泡和合成泡及变性坏死的细胞;恢复1周后,粗面内质网异常扩张,有较多的溶酶体;Ta、Tar组大鼠血清TSH浓度较C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Ta组大鼠训练前3周饮食量最高,3周后随训练强度增大饮食量下降;训练前后Ta组大鼠体重增幅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7周训练诱导了大鼠动情周期抑制和甲状腺功能的减退。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是.AMI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子宫刺激、骨骼肌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造模组(Model组)、己烯雌酚组(DES组)、运动组(EX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灌胃给药和运动,12周后称重后处死大鼠。分离子宫,测量子宫湿重及子宫内膜厚度。取各组大鼠股四头肌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行MDA、SOD、GSH-PX检测,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DES组比较,其它各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DES组比较,其它各组子宫内膜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DES组和EX组MDA均显著升高(P<0.05),SOD、GSH-PX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能维持去卵巢大鼠体重;对子宫刺激作用较雌激素低;能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骨骼肌MDA含量,增强SOD、GSH-PX活性,减少自由基的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骨骼肌性能,延缓骨骼肌衰老。较雌激素药物干预更安全,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4.
研究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的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病理现象,观察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对骨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OPG、OPGL在运动性闭经致骨质降低中的作用。运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股骨、椎骨的显微、超微结构、RT-PCR法定量测定大鼠股骨组织的OPG mRNA、OPGL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显微结构显示皮质骨变薄,破骨细胞的数目增多,松质骨的骨小梁数目减少、纤细、排列稀疏,超微结构显示衰老骨细胞的数目增多,少数细胞呈现凋亡早期特征,同时骨组织OPG mRNA表达降低,OPGL mRNA表达增加。结论: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致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结构的完整性破坏,骨组织OPG/OPGL表达的降低是影响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时子宫雌、孕激素受体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运动模型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子宫胞浆ER、PR含量并与对照组的数值比较。结果表明,长期力竭组子宫ER、PR显著升高,ER/PR比值也有升高趋势;急性力竭组无显著改变。从受体水平的异常变化支持了以往有关长期大强度负荷导致雌性动物动情周期抑制或女运动员月经失调的论断。提示,子宫ER、PR变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改变大鼠运动负荷、不使用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仅以补糖方式提供外源性可利用能量干预动情周期抑制大鼠,探讨能否通过补充外源性能量改善瘦素水平,进而促进动情周期抑制的缓解。方法:45只2月龄雌性SD大鼠,在运动适应两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为控制对照组(C)、动情周期抑制模型组(M)、安静恢复组(R)、低聚糖补充组(O)、葡萄糖补充组(G)。第九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取材,测定内脏脂肪含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瘦素水平。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1)干预各组的内脏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M组。(2)干预各组的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M组。(3)O组、R组、G组的血清雌二醇(E2)浓度与C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M组的血清孕酮(P)浓度显著低于其余4组。结论:通过对动情周期抑制大鼠补充葡萄糖或低聚糖,促进瘦素的分泌和雌激素、孕激素的合成,有效缓解大鼠的动情周期抑制。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蛋白、ER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病理现象,观察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蛋白、ERmRNA的变化。采用放免测定血清雌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股骨ER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定股骨ER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股骨ER蛋白的表达升高,股骨ER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从转录后水平影响了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十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病理现象。比色法、放免法测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指标,单光子吸收法测定股骨、胫骨的骨密度,三点弯曲试验测定股骨、胫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形成指标显著性降低,骨吸收指标显著性升高,胫骨的骨密度显著性降低,股骨、胫骨的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揭示十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致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的支持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十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现象,酶法测定下丘脑谷氨酸的含量,RT—PCR法测定大鼠下丘脑GnRH 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致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降低,下丘脑谷氨酸含量降低,下丘脑GnRH mRNA的表达降低。提示十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引起下丘脑GnRH的转录功能降低是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产生的重要原因,下丘脑谷氨酸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影响下丘脑GnRH转录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96 只3 月龄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造模组 (Model 组)、己烯雌酚组(DES 组)、运动组(EX 组),每组24 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 灌胃给药和运动,按批次分别于8 周、12 周和16 周后处死大鼠,每次每组8 只,对各组大鼠左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统计分析各组数 据。结果:运动组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效果明显。结论:合理的运动能减少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减缓 骨质量的降低速度,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女性性腺卵巢通过周期性分泌女性激素,调控和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维持规律的月经周期。在长期大运动量作用影响下,女运动员出现以低性腺类固醇和低促性腺皮质激素水平为特征的适应性反应,进而导致AMI的高发病率[1,2,3,4]。为了阐释AMI的病理机制,搞清训练影响下HP  相似文献   

12.
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量作用后的机体靶细胞GR的变化特征,本实验复制两种不同运动负荷量的动物运动模型,分别比较:(1)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心、肾胞液GR的变化;(2)7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肝胞液GR结合量的变化。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浓度;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靶细胞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结果发现,运动后GR减少呈运动负荷量依赖性。对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单纯运动组,楤木加运动组,运动模式为6周递增负荷游泳,期间给相应组大鼠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最后一次运动后24h取样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SOD、Ca2^+-Mg^2+-ATP酶和游离钙等指标。结果: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游离钙、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1);训练同时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的大鼠运动能力较运动组有所提高,楤木组心肌线粒体MDA低于运动组,但无明显差异,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运动组(R=0.05),游离钙显著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呈过度训练状态,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Ca^2+-Mg^2+-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内游离钙下降,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辽东楤木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过度训练心肌相对缺氧状态,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而缓解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游离钙的下降,从整体上表现为加快大鼠疲劳的恢复,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对预防过度训练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同肌节改变或Z线流等结构改变一样,帮助界定骨骼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将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6只、负荷组(E组)30只。在第7周周末将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组,分成同等负荷继续训练组(EC组)10只、减训组(T组)10只。经过共11周的负重游泳训练,最后对右侧比目鱼肌进行组化实验,观察各个组大鼠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长期的大负荷训练对大鼠机体造成运动损伤,表现在大鼠比目鱼肌肌组织结构产生病理化变化;运动强度不变,运动时间减少的减量训练4周后,能缓解大鼠机体前一段时间大负荷训练造成的疲劳积累并且肌组织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并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17.
耐力运动对幼年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耐力运动对幼年肥胖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将30只6周龄雄性SD肥胖大鼠随机分成肥胖对照组、45min游泳组及90min游泳组,另10只正常体重同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饲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饲高脂饲料。两个运动组大鼠分别以每天1次,每次45min和90min游泳,每周6天,持续12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血TG、TC、HDL、LDL及血清瘦素。结果显示:12周耐力运动使肥胖大鼠血清TG、LDL显著降低,血清HDL显著升高;两个运动组大鼠体重增加总量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肥胖对照组表现为高瘦素血症,两个运动组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果说明:耐力运动使肥胖大鼠血清TG、LDL显著降低,血清HDL显著升高;耐力运动可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效地改善幼年肥胖大鼠的高瘦素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游泳运动方式下大鼠中央杏仁核(CeA)中c-fos蛋白表达的规律,探讨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CeA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间歇运动、持续运动),采用ABC特异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游泳运动方式下大鼠CeA中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与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CeA中fos阳性细胞表达不明显,模型组明显增多;持续组游泳运动结束后,60 min时fos阳性细胞表达达到峰值,然后回落;间歇组峰值时刻点与持续组相同,但间歇组各时刻点c-fos蛋白表达数值均高于持续训练组,且两组峰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运动对于大鼠CeA中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更为显著,运动强度与c-fos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