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谈当今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几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足球运动竞赛是技术、战术、速度、力量、智慧、心理等全方位的较量,这一发展趋势给足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些世界著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经历说明了未来优秀足球运动员所应具有的素质。不难预测,未来优秀足球运动员必须是在充沛体能保证下,具有快速和显著特点的、有创意和灵感的、充满自信的、技术精湛的智慧型球员。这是当今足球运动发展对运动员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参加山东省第12届省运会女子足球比赛的50名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的13项专项心理能力指标的测试,和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能力进行的综合研究。确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内容,制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实验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连、山东、青岛等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心理素质的研究,建立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判别方程,可为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化训练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育测量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进行了专项心理素质结构与专项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研究。确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结构,建立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素质的判别模型;制定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综合发展水平和专项心理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为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化训练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个足球运动员的一切行动都受他的意识支配.足球意识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意识在现代足球运动训练与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因而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应从少儿抓起,应重视对少儿足球训练中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浅探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内容主要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耐力训练及心理机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和目标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长度、体格和围度指标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并建立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目标结构模型,为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和选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客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通过对参加1997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广州,广东赛区客场比赛的24名优秀足球运动员进行临场技术统计,分析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赛场比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前言任何科学家的成就都有赖于他的基础知识,培养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也离不开这个规律。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各种因素,形成于儿童、少、青年时期。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很多,如: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运动感能力、思考能力、沉着勇敢刚毅顽强的性格、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速度、力量、爆发力、速耐力、耐力、弹跳力、急停急跑急动急跳急转的专项能力、各种技术等。这些素质大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分析国外部分足球强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路径、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路径及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路径选择的原则:坚持政府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中的引领地位,坚持教育部门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坚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系统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中的支撑地位,并构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对具备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心理适应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法,将36位15~17岁具有较强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人。对照组的训练按普遍使用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实验组则使用笔者研制的在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下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结论: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的心理适应是提高15~17岁有较高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养的重要因素,将确保改善足球运动员对外部不良因素刺激的应激反应稳定性,集中注意力完成足球运动技术动作,并在与对手对抗时,保持与同伴的运动协同性,等等。评估足球运动员心理适应水平的标准是: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模拟的一致程度,完成训练任务的效果,评价自身临赛状态的准确性,在低紧张程度情况下完成动作的积极性指标。制定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一对一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运动员一对一的运球突破和控球摆脱是足球比赛中的关键性技能,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一对一的运球突破和控球摆脱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我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以便为中国足球的迅速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15~17)的运动水平受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影响的程度大于受基本技术的影响程度。设计了适合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各项标准评分表”、“相关评分表”、“均衡发展程度表”供教练员在评价训练效果、制订训练计划、选拔运动员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足球运动员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因放在同步位置上发展,只有当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发展平衡时,运动员个人能力与集体配合才有所提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技能。针对我国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及训练的不足,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推理、归纳,阐述了优秀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所应具备的心理能力及其培养方法,旨在为培养优秀的少年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SWOT分析法对归化足球运动员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判断分析,得出中国现阶段归化足球运动员的4种战略备选组合形式,为中国归化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结论与建议:(1)利用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顺应体育全球化潮流,完善足球产业链,提升中超联赛水平,拓宽归化门槛,吸引优秀华裔球员或联赛球员入籍,推动不同足球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更新我国足球发展理念;(2)针对性归化优秀外籍球员,补足国家队各位置上的短板,出台限制俱乐部盲目归化的相关政策,协调中超联赛上本土成熟球员、U23球员、归化足球运动员、外援各方的权益,保证现阶段以青训为主、以归化为辅、以归化带动青训的足球发展道路;(3)完善归化足球运动员政策,设置归化足球运动员管理机制,规范化归化外籍球员,设置归化足球运动员考察选拔机构、文化教育培养机制、社会生活保障机制;(4)呼吁社会理性看待归化足球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营造归化运动员正向、健康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少年后期足球运动员的心态水平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年后期是足球运动员走向成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无论在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还是心理发展水平上不尽完善,可塑性强。剖析了少年后期运动员心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促使教练员重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十强赛铲球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第十六届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的铲球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揭示了亚洲优秀足球运动员运用防守性铲球和进攻性铲球技术的现状和特点 ,以供各级教练员在进行足球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缩短成才之路首先应从选材开始。选材不仅要考虑运动员的形态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和专项技术指标 ,更重要的是要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而气质类型又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与有效的培养该运动员的成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不同气质类型运动员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与技术特长、战术位置的关系等 ,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有效的培养运动员的技术特长及技术风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