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公民社会建设与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公民教育等公民社会的核心概念和思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教育及相关研究中,这是社会发展和大学教育进步的结果。大学教育在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承担重要责任。通过阐释公民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解读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公民社会发展的相关条件,大学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探讨我国大学如何为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开展公民教育和建设公民社会的政治、法制、经济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大学教育的职能、存在价值、终极目的等形而上问题.作为反映社会与经济存在的大学理念,是一个不断流动与变迁的概念.现代大学理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服务社会,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教育要大众化;顺应国际大学发展的趋势,大学教育要走国际化开放之路;追求民主与平等理想,实现大学教育的民主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种要求,高等教育要多样化;以人为本,实现大学教育人本化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评估机构对大学的质量进行评估是加强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探索现代大学制度试图重构大学与政府、社会关系的背景下,教育评估机构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教育评估机构怎样通过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大学与社会之间架设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中国两所精英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个案发现,精英大学崇尚精英化、追求高深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精英大学不愿参与教师教育的原因在于精英大学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与教师非精英身份的矛盾,追求高深学术研究与教师教育实践品性的矛盾,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与教师教育"无关紧要"的矛盾。教师教育的公共性与公益性需要精英大学承担为国家培养培训高质量教师的社会责任。精英大学应该发挥其文理基础学科、优质生源以及良好社会声誉的优势,积极参与教师教育事业。同时,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精英大学可以在提升教师专业性和进行教师教育知识生产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大学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与进程都需要完善的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作为支持与保障。创新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应着重从完善大学与社区之间的目标、合作、管理与保障等互动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6.
大学社会评价势在必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大学教育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本文阐述了大学社会评价是大学发展的必然、大学社会评价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促进大学社会评价的健康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使命,在于时代与社会对于大学发展的需要和大学对于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的认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发展阶段,大学当以创新的办法、发展的办法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教育创新是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结构和大学教育过程的不断创造或调整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学人、结构和过程的不断革新、优化和组合的过程。新世纪新阶段的大学教育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教育在理念、体制、机制等三个重要环节上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文化转型的动态过程,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文化的每一次转型也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大学作为知识型社会组织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作为文化和社会的纽带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大学要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发挥其功能推动社会文化转型,消解在文化转型与变革过程中的文化焦虑、文化危机,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产权逐渐从政府单一主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大学治理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也逐渐由单一的行政权主导开始转变为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实现依法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结构。明确和平衡大学与政府、行政人员与学术群体、大学与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教育交易关系,建立起平衡的教育产权运行体系和大学共同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保证大学治理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正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含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继续教育作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维系和改善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关键。现代大学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继续教育应被纳入现代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成为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并行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之一,并且应该成为现代大学重塑自身形象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吉尔曼大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尔曼是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者。他认为,大学是为年轻人提供高层次教育和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的使命在于增进真理与传播知识;大学的功能在于教育、研究与服务社会;大学是一个自由的所在,其学术自由不容侵犯;大学与社会是动态且良性互补的系统,需要与社会保持有距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具特色,却又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研究型大学的蓬勃发展。从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教学与科研、育人与服务社会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无疑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我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知识与真理的探索更新,还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反思与批评。鉴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自我批判精神朝着式微方向发展,大学生多方教育面临异化问题。文章研究发现人文精神淡薄、价值观念利益化、哲学教育缺失和学生研究氛围不浓是导致大学自我批判精神式微的主要原因,并从坚守大学精神、强化大学人本教育、深化大学哲学教育及提高大学族群责任意识等四个方面探索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做好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围绕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对大学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性、协同性分析和研究,还要做好大学新生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才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大学是主体与客体;推进文化发展、建设和美中国,大学是"主场"、大学教师是重要推手。文化昌盛之势下,大学必须有"文化",应批评、引领文化思潮和助推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文化繁盛、社会全面进步与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其教育力、文化力、创造力关系密切,文化发展当关注、发力让教师"德艺双馨"。依法治校、推进大学善治是大学发展、辉煌的基础与保证;让社会美丽、让生活美好是大学教育、大学发展的指向、落点与功效。  相似文献   

17.
美国普渡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充分体现了大学教育与社区教育之融合。从这些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实现大学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采取有效的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大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确立知识与能力、做事与做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继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和谐的永恒追求。构建社会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