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云南省对科技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德宏州因企业基数小、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匮乏,致使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省末位。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的科技创新模型,分析了德宏州2016年-2020年科技创新水平现状,政府重视不够、引导不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是提升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方向,进而为促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双创”背景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湖北基层企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科技创新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客观地评价湖北基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湖北省基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襄阳市和宜昌市的基层企业研发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鄂州市、黄石市、神农架林区基层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够稳定,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据此提出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区域创新评价缺乏与区域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相结合的不足,在国内外创新评价方法基础上探索结合目标值法和标杆分析方法,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维度构建包括20个基础指标的城市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广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测算结果显示,广州市科技创新水平总体提升,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企业创新活力日益增强,科技创新绩效显著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但进一步分析可见,在财政科技投入、企业创新能力、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最后,提出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以及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等促进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和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且上海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但深圳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其次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较上海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为其它区域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有益启示与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河北省首批确立的唐山玉田县、迁西县、迁安市三个创新型试点县为研究对象,依据《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5个方面探讨唐山科技创新发展.将创新型试点县与河北省2018、2019创新评价确立的A类、B类、C类县进行比较,并提出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17年河北省首批确立的唐山玉田县、迁西县、迁安市三个创新型试点县为研究对象,依据《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5个方面探讨唐山科技创新发展.将创新型试点县与河北省2018、2019创新评价确立的A类、B类、C类县进行比较,并提出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徽省的科技资源和研究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的基础研究优势明显,应用研究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的四点设想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创新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潜力。选取14个新一线城市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从城市宏观经济情况、创新基础资源、科研投入资源、科研产出水平等四个方面与西安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水平整体上优于中西部城市,但是中西部城市更具发展潜力;而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环境为西安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创新环境,以及丰富的财力资源投入,但在RD人员研究数和城镇人均收入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西安市科技创新环境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宝鸡科技资源投入增长较快,但与绵阳、德阳等城市横向比较,其科技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投资差距较大,建设创新型城市任重道远。宝鸡要在借鉴其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加大投入的同时,以思想观念和文化创新为先导,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创新文化氛围。以实施6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建设;以内扶外引为方略,全方位拉长科技智力支撑不足和创新资源匮乏的短板;以建设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整合优化城市科技创新资源;以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基础,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利用熵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1-2011年新疆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新疆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创新环境水平波动性强、总体水平低,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低,创新成效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略有提高。最后提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必由之路。中小企业以产品创新为起点,工艺创新为规模扩大之途径,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制度和管理创新是企业稳定与持续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成长正是不断地推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循环交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矿山环境问题分类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山环境问题触及的环境层次、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将矿山环境问题分为3大类10亚类。提出矿山环境分类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酒驾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GSM-GPS的酒后驾车监测追踪车载系统。该系统由主控模块,酒精浓度检测模块,GPS定位模块,GSM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报警显示模块组成。通过检测车内酒精浓度来确定是否酒驾,并对酒驾车辆实时定位,同时把酒驾车辆地理位置发送给监控中心实现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过程。经过测试,该系统有快速检测,准确定位,实时追踪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变革速度的日益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路径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体系构建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并结合当代技术发展特征创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进而构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维法耦合的技术创新路径,最后结合煤层气开采卸压消突创新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提高了技术创新路径形成的客观性,从技术创新本质层面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及"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订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维修电脑彩色显示器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实例介绍维修电脑彩色显示器常见的一些检修方法,从而提高维修彩显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严格说来,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均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架构,但已具有各自明显的研究范式特征。从理论源起开始,通过对二者在概念、分类、结构与机制等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得以深入澄清。而对其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讨,更加深了对二者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管理领域兴起的新兴前沿领域。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产业创新管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对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中国-东盟增强区域整体创新实力和实现高质量合作发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东盟国家合著论文,结合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经济地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各国创新联系日益密切,但创新协同规模较不平衡、创新协同质量差距较大,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为核心节点;创新网络格局由"双核+多节点"向多核演变,日趋完善;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水平和语言差异与创新合作的可能性和规模水平呈显著反向关系,且技术临近性表现为节点国家间"强弱结合"状态,而地理距离并未成为阻碍国家间创新联系的显著因素.根据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持续完善,提出健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扩展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渠道、完善跨境区域创新配套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levance of innovation strategy to various categories of Chinese firms and investigat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the 1990s. Data from 1244 Chinese firms in Beijing are used to ascerta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objectives, along with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by manufacturing firms.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activities were confined to the domestic sphere and mainly directed at quality improvement.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which obtaine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high-tech firm accreditation system generally perform better. They had already started moving away from a reliance on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using indigenous R&D efforts to innovate for the coming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