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8,(1):79-84
从电视剧《猎场》的未播先热现象切入观察,尝试结合适当的传播学原理,从《猎场》制作团队的阵容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受众类型及其明星期待视野特点、明星的修养与责任意识三个方面剖析明星效应对于观众期待视野生成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相契合。不仅如此,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融合"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绘本阅读教学更多的启示。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探寻有效猜读,呼应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填补文本的"召唤结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审稿时的阅读期待视野的主要构成,指出学术期刊编辑应慎重对待审稿时的"期待遇挫"现象,认为为提高审稿的质量,学术期刊编辑应不断拓宽和加深自身的阅读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作为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为方言电视节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言作为方言电视节目的信息载体,反映着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电视节目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顺应受众的期待视野,同时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把握一种适度的审美距离,超越其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运用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期待视野,有利于搞好阅读教学。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个作用受到启发,来探讨如何运用期待视野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姚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入手展开阐述。本文从分析"期待视野"的概念入手,探讨期待视野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会出现假新闻?为什么没有及时杜绝假新闻?它既有社会的大背景,又有新闻系统在结构上的缺失。现就假新闻出笼的新闻生态背景、新闻系统结构面临的问题、新闻系统与新闻的社会属性等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凸显特色是当下党报抓好体育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在提高体育新闻报道水平上,首先应当追求"大体育"化,以展开宽阔视野;其次新闻做"软",以展现人文视野;再次培养"品牌",以展示独家视野。  相似文献   

12.
青海新闻发展研究至今还基本是空白,而国内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正方兴未艾,因此青海新闻发展研究应抓紧进行。本文就青海新闻发展史研究的源流、特征、视野等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有助于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人的知识视野、价值体系直接决定了其作品中对实事的择取是否审慎、意见的权衡是否公允、资料分析是否严谨、所报道的事件个案是否与更大的结构问题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现有的新闻采写课宜改变单纯训练采写能力的狭窄思路,而应考虑系统引入社会学知识、理论、方法,力求让学生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以及深入社会的观察体认,在新闻实践中能充分考虑事件或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张力,紧密结合历史现实展开对新闻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围绕"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的思想内核,对李大钊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新闻观进行了阐释,指出社会性是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必备特征、"好史料"是社会进化托付于新闻的一种价值、社会责任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必要担当、全社会是新闻应反映和关注的视野范围;同时,对李大钊此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特征"活的""新的""写真"进行了解读。继承李大钊的新闻观,当代媒体人要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要密切关切社会;要肩负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快速及时地进行新闻报道;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地方党报应该增强全球视野看问题的能力,更应有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从而使地方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分层的现实情况下.新闻媒介所发布的各类信息更多地关注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人数众多但消费能力弱小的各阶层话语空间更加狭窄。民意表达不畅是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的一个背帚因素。发挥媒介的社会公器的作用,主流新闻媒体应扩大新闻的报道面、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关注更广泛的阶层以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得以进入公共视野,从而有效地进行舆情疏导。  相似文献   

17.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闻娱乐化,不要媚俗,要遵循新闻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新闻是否具有特色,往往决定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制作既规范又具有特色的新闻标题,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党报而言,新闻标题的大众化、一般化仍是影响党报宣传的一个弊端。因此,要从强化新闻标题的口语化与亲和力、突出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重视标题的抒情性和表现力等方面入手,提高新闻标题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闻定义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针对较有影响的陆定一、范长江、宁树藩三位学术前辈关于新闻定义的观点进行了再讨论,分析其中值得借鉴与尚有欠缺之处,并提出了新闻定义中的受众本位观问题和强调"过程性"的定义思维,最终在有理有据的分析基础上给出定义:"新闻是及时公开报道的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受众应知而未知或欲知而未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每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需要介绍与新闻相关的背景。新闻背景也是一种事实,它可以用来说明、映衬新闻事实。本文从新闻背景的作用,运用新闻背景的方法,介绍背景材料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新闻背景的交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