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8-43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参与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新任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影响了乡村新任教师专业理念,坚定了新任教师教育信念、塑造了新任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新任教师的教育使命;同时丰富了新任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影响了新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及领导力等方面素养的发展。后文结合前期的研究,讨论了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对新任教师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培育站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通过具体的办法切实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力",是保证这项举措落实的关键性问题。对此,本文从"目标与理念""行动与实践""收获与思考"三方面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3.
坚持"实践取向"是教师培训的必然诉求.当下的乡村教师培训虽力图体现实践取向,但与"实践取向"的真实意蕴存有偏差,致使运行中出现"去乡土化""经验性""外铄性""技艺化""唯认知论"误区,客观主义取向的教师知识观、理论中心取向的教师实践观、城市中心主义文化取向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仿复制论"是其根源.现实超越可基于乡村教师专业特质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的"乡土素养",以乡村教师个人知识为架构通过视界融合之力促其成长,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与融合提升乡村教师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4.
优化供给,精准施策,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深入落实"五大计划",加强培育站建设,构筑乡村教师成长阶梯,打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静滞"的历史格局,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心自醒和行动自觉,对于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乡教育差距是阻碍各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普遍问题。面临城乡教师资源不均衡的严峻态势,俄罗斯启动“泽姆斯基教师”计划,通过透明式申报、竞聘法上岗、大额度激励、过程性监控的政策部署妥善解决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问题。该计划体现出以信息公开实现乡村教师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以改善体验激发乡村教师内外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以合作共生助推乡村教育与优质师资的双向赋能等行动逻辑,对教师专业成长、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产生显著影响。虽然该计划未满一周期,成效有待检验,但其在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乡村教师“选、用、留”等问题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的意义重大:有助于贯彻国家"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有助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但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当下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乡村,促进乡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幸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贵州省依托2021年起推进实施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初步形成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明确目标任务,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以跨校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以主题式研修训练为重点,以三级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保障,系统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设立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小精实新”课题研究为驱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素养,推动乡村教师及学校持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基础在乡村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新型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化在给乡村教师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在专业特质、专业价值、专业境遇、专业自我等方面产生遮蔽与迷思,遭遇身份认同、生存状态、自主发展、专业文化、职后培训等现实困境.乡村教师现实困境的超越和突破,必须注意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减轻乡村教师生存压力;培育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强化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升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厚植乡村教师文化情感,激励乡村教师文化自觉;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推进乡村教师菜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11.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是专业身份与公共身份的统一体,他们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互构共变,相互建塑与形构。乡村教师的发展需要嵌入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动员教师个体参与和社会资源参与双重共变,共同行动建构。一方面,乡村教师奉献乡村振兴,从等待"外推式"上级培训向开始"内源式"自我教育转变,提升职业发展力;主动融入乡村社会,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乡村学校需建立乡村教师发展共同愿景;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凝聚乡村教师的群体智慧;进行系统思考,有效治理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不好""招不满""留不住"的现实困境,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强化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诸如提升乡村教师综合待遇,优化职称评审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和培养,坚持"国培计划"和"特岗计划";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认同感;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城乡教师队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乡村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教育公平步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全面进步,必须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搭建良好平台,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16.
提升乡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迷失、知识结构异形、支持体系失衡等现实制约因素,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知识结构、外赋支持等不同维度入手,实现教师身份体认由"外烁型认知"向"内塑型认同"移行,推动教师发展范式从"专业建构"向"文化创生"变革,辅以外源保障与内生发展有机联动的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助力乡村学校初任教师走出专业发展困境,真正成长为"留得下,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当代教师教育》2021,14(3):30-37,48
"支持计划"完整实施五年,对其实施成效进行评价意义重大.不同利益主体对"支持计划"实施成效有着差异的评价标准,政府关注城乡教师均衡的政策目的 ,乡村教师关心个人获得与发展,乡村学生在乎所接受教育的质量提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3省9县的实证调查,文章首先概括了政府、乡村教师、乡村学生的评价观点;然后以"乡村学生发展"作为根本标准进行再评价,结论认为:"支持计划"的实施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现状,促进了乡村学生发展,但是优秀教师与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补充不足、优秀教师与年轻教师流失率仍然较高、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以及城镇流动教师实际作用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乡村学生的发展.立足乡村学生发展,未来《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以及新乡村教师政策制定,需要坚持关注乡村学生发展与需求的价值基础,将政策实践范式由"肯定性行为"转换为"协商与协调行动".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共同体建构对于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中存在合作意愿不强、协同共建氛围不浓、共同体成员结构单一、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构新时代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需从强化教师合作意识、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转换组织方式、注重骨干引领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使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更有实效,从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着力攻破点,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面临诸多问题,即外界态度和自我认同的"双质疑"、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不达标"、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不愿留"。面对以上困境,教师政策要凸显专业知识,提升乡村教师的从教幸福感;法治与德治并行,增进乡村教师的社会荣誉感;给予人文关怀支持,实现乡村教师的乡土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针对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学校从“修身·智享·创特”三条路径开展实践,开展“齐家式乡村教育家”能力提升实践,驱动乡村教师二次成长,育人育才,振兴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