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类由工业社会向网络信息社会过渡.网络信息社会生活基础、交往活动方式的实质性变化,使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利用带来了一场信息网络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给我们迷乱和冲突,使得原有的传统伦理观念遭受了冲击和侵袭,然而新的伦理观念尚未形成。因此,信息伦理建设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信息道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信息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确保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信息道德的建设势在必然、不可或缺。文章通过分析阐述信息道德的概念及社会中存在的信息道德失范现象。分别针对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规范和信息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期对我国目前的信息道德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本文首先列举网络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然后通过对信息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调研,提出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旨在唤醒全社会对信息道德培养的关注,尤其是对年轻网民的道德教育,以提升信息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信息社会,但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事实上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公平与平等问题。对信息公平与信息平等的概念、意义进行了论述,提出二者的缺失现状并就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革命的风暴中,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信息时代的洗礼,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信息社会为档案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我们可以预见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信息资源之源”的档案信息将在信息社会中受到进一步重视,其价值将不断放大,以存储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目的的档案馆(室)将被重新定位,档案工作成为社会信息产业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档案职业面临着重重新的挑战,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对档案工作的质与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成为档案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SAA)2006年联合年会聚焦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探讨了档案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尝试对档案界关注的共同问题寻求有效的解答方式。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寻求来自国外同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信息疾病"与图书馆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息技术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人们产生了各种负效应,存在着各种隐患,信息污染综合症、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病态使用互联网症等信息疾病就是典型的表现。本文对这三种疾病的概念、发展、症状、成因分别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指出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信息中心,在信息时代应扩充自身的职能。在信息的组织和导航、信息教育、人文翔等方面做出努力,为预防和医治信息疾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生存压力、道德缺失、发展失衡等负面影响.可以说信息环境的形成是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之路必须要正视其两面性,应以人类根本利益为归宿,重视构建人文科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信息技术基本法》,根据这部法律,从2001年初,日本开始实施e-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2005年使日本的信息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5年过去了,日本稳步发展了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此,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新的u-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交换任何信息,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打造一个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9.
“信息弱势群体”内涵变迁与信息咨询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优势”的内涵由信息掌握转为信息利用,由此带来了“信息弱势群体”内涵的相应变迁。面对这种变化。信息咨询服务的服务模式和服务人才也只有经过变革才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扶植信息弱势群体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高校学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步伐日益加快。发达国家以信息为基础的产业产值已占社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腾飞。进入90年代,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同样进展神速的通信技术不断渗透、结合,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促使全球网络化的浪潮迅猛发展,网络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罩在整个地球上,通过千丝万缕的网格,你能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接艘到世界最新信息.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就是信息共享。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探,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谁就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蒋捷 《今传媒》2013,(10):29-30
人肉搜索,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获取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透明化的信息搜索和处理方式可惩恶扬善,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震慑作用;同时也带来如侵犯隐私权等种种弊端。人肉搜索模式下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值得深思,其产生的伦理冲突亟待解决。该文以人肉搜索为着眼点,力图解析当今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信息伦理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伦理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且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新兴交叉科学,其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在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并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带给人类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伦理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新特征,分析了当前各种信息伦理的失范现象。并就如何构建网络行为下的信息伦理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高雯 《兰台世界》2006,(1X):40-41
当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档案信息量以及信息传播流速要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与传播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多层面的要求,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诞生,为档案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为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必然对传统的档案信息开发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导致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信息用户产生很大影响,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图书馆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 息用户的教育和管理,以激发和调动信息用户的潜能,使信息产生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信息异化与信息异化的根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给人的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带来了严重的障碍。要想有效地控制信息异化,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信息异化并且找出信息异化的根源所在。信息异化的根源有:人的主观原因和信息自身发展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泛在信息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社会将逐渐过渡到"泛在信息社会"。泛在信息社会,也称未来信息社会,它将把任何人与任何物,任何物与任何物的通信与联系纳入其中,使得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的各个应用环节形成了一个全新过程,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社会模式。"泛在"是泛在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射频识别是泛在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是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泛在信息社会是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信息社会与泛在信息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发展带来了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新闻“信息场”。只要身处其中就会被以各种方式涌来的信息所包围。  相似文献   

18.
信息腐败是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腐败相比,信息腐败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更加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和信息化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信息腐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社会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信息伦理,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范围以及信息伦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推动图书馆进步的根本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信息学的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依靠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文章认为人类社会在信息传播领域经过了自然物粗加工的信息传播技术时期,以自然物精加工的信息传播技术时期,以光电技术为信息传播技术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为核心,其结果就是导致整个人类社会全新的发展与变化.对图书馆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就导致了图书馆的产生,也必然导致图书馆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