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是我省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现状。这看上去是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它为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小班化教育是通过小班额这一优势,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落实"四个百分百"的理念,实行"一三五"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  相似文献   

2.
超小班级是现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既是农村小学办学的一种严峻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农村教师,通过积极应对,笔者探索出了农村小学超小班额教学的新策略:一是优化教学设计,探索超小班额识字教学的策略;二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小班额识字学习的教学方式;三是创设情境教学,发挥超小班额识字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并不是说小班化就是班级人数较少,其实是一种崭新的素质教育实施模式,能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小班化能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反映出来。本文就对农村学校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再加上富裕后的农民孩子们大量向城市流入,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甚至个位数的小班,有的学校只能隔年招生。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以适应农村小学"麻雀"班级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一、扮演适宜的教师角色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学生人人都有充裕的活动空间,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可以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所  相似文献   

5.
张兴德 《学周刊C版》2014,(8):157-157
“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是我省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现状。这看上去是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它为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小班化教育是通过小班额这一优势.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落实“四个百分百”的理念.实行“一三五”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体现了教育均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彰显了新课程的魅力.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一、制约因素1.大班级授课制约。"班级"一词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率先使用,与此相关的班级授课制在17世纪得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和论证。时代发展至如今,由于教育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变化,大班级授课的局限性已经十分突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合作学习,就建立在小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在国外合作学习班级教学中,人数基本控制在20~30人之间,合作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3~4人。但是,当前国内大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班级的人数大多都超过了50人,合作学习小组人数  相似文献   

7.
汪明 《教育研究》2012,(7):87-91,109
农村中小学布局,既要兼顾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又要立足县、乡、村的不同特点,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合理并存。"整体规划"和"有序调整"农村中小学的数量与规模,是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基本途径。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办学重心逐级上移、学校规模日趋膨胀、班级人数持续增加等情况需要关注。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还要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保护与扶持小规模学校、正确认识和看待民办学校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学生随父母转学进城,使得农村学校的学生近几年骤减。再加上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成果显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新生入学人数也在递减。分析发现,社会全民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始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环境更好的地方和学校。这些原因使得现农村班级人数由原来的三四十名到一二十名,特别是一些偏僻农村学校,有的班只有几名学生。  相似文献   

9.
李彦清 《考试周刊》2014,(57):43-44
<正>所谓大班额,指班级人数超过法定人数和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2002年6月,教育部明确规定"56~65"为大班额,"66以上"为超大班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最有影响力的调查篇章《我国中学超大班额现象的调查》显示: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城镇最多,且超过50%;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普遍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成了新  相似文献   

10.
较之于城镇地区的班级管理,农村地区本身有着地域的特殊性、班级情况的复杂性,以及教育的不平衡差异等状况,使得农村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处于滞后状态。本文将通过分析农村学校班级管理方面的弊病,运用"一主两翼"模式解决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状生源现状:生源少,每班学生在30人左右,村小有90%的年级学生不足30人,教学点的班级学生就更少了。生源的减少,使得农村大部分学校的班级成了"天然小班"。师资现状: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数按学生人数比相对富余,能满足小班教学法的需要。资源状况: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都是按国  相似文献   

12.
<正>小班,即学生数量较少的班级,一般班额在25人左右,这样的班级我们称为小班。也有少数地方因为条件的限制,将此数值提高为40人。小班化,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最佳为25人左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所以说,小班不等于就是小班化,准确地说,小班只是一种班级形态,而"小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小班化教学也应势而生,并且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将成为一种趋势。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较少,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教育形式。在农村小班化情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互动式,才能落实学生课堂主体的目标,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多媒体的相互交流,进而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弊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农村小班化情境下,对初中语文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教育教学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建设作为无形的力量,深深感染并影响着莘莘学子,因此教师应做好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低,是国家人民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加强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创造了一方沃土。但目前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障碍,主要就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小班额教育的推广,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一个常态性的课题摆在了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无论是班级管理机制的建立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班级文化的建设等,都有极为宽广的探索空间,对于解决小班额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推动小班额教学的深入发展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并进行班级优化管理,是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再加上富裕后的农民孩子们大量向城市流人,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甚至个位数的小班,有的学校只能隔年招生。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以适应农村小学“麻雀”班级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反映着班级的整体面貌、学习风气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是整个班级的灵魂。小班化教育就是人数较少的一种班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小班化教育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班集体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教育形式,绝不是一种简单减少学生人数的方法,而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班级发展的文化建设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班额"是随着适龄教育人口数量扩大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从而引起学校教学资源失衡而导致部分学校班级人数过分膨胀的一种特殊现象。"大班额"现象已经使学校的教学体系局部出现无序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失衡,但是它已经对正常的体育教学的开展产生诸多不便,严重制约了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在教育理论不断翻新的当今,因材施教原则依然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最初建立在个别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却面临诸多困惑。 一、问题分析 (一)高师生比和优质班级扩大化倾向导致因材施教难度增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偏少,农村学校尤为突出。经济发达的城市.择校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出现了更高的师生比,这些学校班级无限扩大,人满为患,教师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在农村中小学自然形成了30人左右的小班。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出现,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所推行的优质化教育的小班不同的是非有意为之,而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如何发挥自然班级规模小的优势,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