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导学案与微课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相应的内容和活动,以达到教师教得"轻巧"、学生学得"轻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应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依托数字校园,合理选择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平台;深入教学研究,完善导学案与微课的交互融合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是新课改的亮点。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学生的课堂活动无法完全预见,使得课堂生成和课前预设产生很大的裂缝。这就需要教师突破预设的窠臼,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建构,智慧得  相似文献   

3.
教学细节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艺术地处理好教学细节,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教学细节要靠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挖掘教材的潜在信息、情感基点、延伸文本的知识容量;要精雕细琢教学过程,将预设问题、预设争论融合在处理细节的课前预设中。除了课前细致入微地预设外,教师还应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捕捉"课堂意外",在耐心倾听中、在纠错提升中捕捉细节。只有充分聚焦于课前、课上的每一个细微和关键之处,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今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就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前预设得好、课中学习问题生成、处理得好,就能使"简约、灵动、质朴"的数学课堂呈现于我们眼前。教师对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层次、有多种预案;课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要能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应变能力对生成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要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生成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要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有意识的学习境地。  相似文献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任务。教师可在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中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兴趣,课后设置悬念提升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兴趣"往往比"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况且学生在初识英语时,总会有新鲜感。教师需把这种"新鲜感"保持得更长久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已经作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还会遇到一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发现"亮点"和"意外",并机智地处理这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经历磨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磨课不仅是在磨课,还在"磨人"。教师能在教学初期就经历"磨课",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磨课"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成长、提升教学水平的捷径。经过"预设—教学—剖析—调整—教学"的反复探索,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水平的掌握、课堂的掌控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在常态课中无法获得的,教师能够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在磨课中成长。一、抓住机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索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数学学习方式。实际教学中,这一课程理念落实得并不理想,甚至一些教师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自主探索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与同伴交流,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序、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要关注"学困生"。  相似文献   

9.
<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灯,使他们在学习的路上永不迷途。兴趣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教学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一、在课前运用教学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一些学生由于在课间玩得太开心,上课铃声响了心思还没有回到课堂上。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站起来做一些基本的课前操。这样不仅  相似文献   

10.
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关注教学目标,从课前、课中、课后出发,进行语文"微课"教学实践:课前"微课",指向自主学习;课中"微课",注重学习方法;课后"微课",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细节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艺术地处理好教学细节,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教学细节要靠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挖掘教材的潜在信息、情感基点、延伸文本的知识容量;要精雕细琢教学过程,将预设问题、预设争论融合在处理细节的课前预设中。除了课前细致入微地预设外,教师还应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捕捉“课堂意外”,在耐心倾听中、在纠错提升中捕捉细节。只有充分聚焦于课前、课上的每一个细微和关键之处,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穿插"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或课前穿插,不露痕迹让学生进入文本;或课中穿插,使教学张弛有度;或课尾穿插,收到画龙点睛之效。灵活运用穿插艺术,能达到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素红 《中国教师》2010,(14):31-32
<正>新授课时,有不少教师习惯把学生的认知定位于空白的水平来教学,许多教师课堂导入零起步就是一个证明。还有一些教师怕"包袱抖得不新鲜",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堂缺乏激情,就不允许学生预习。其实这大可不必,教学是为了什么?对学生课前自己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比较随意、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教学方式过度结构化、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可以寻找"整本书阅读"教学与信息化学习之间的契合点,探究信息化环境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可行性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邹飞丽 《英语广场》2023,(5):124-128
为解决高三英语读写课耗时低效的问题,本文应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进行读写课教学实践,即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教师收集课前习作并批改,针对课前习作问题,制定评价标准;课上,师生按照评价标准对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进行口头评价,学生在习作诊断的过程中产生提升的意愿;课后,教师提供提升写作质量的输入材料,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材料,再次提升个人输出。  相似文献   

16.
易增加 《新教师》2020,(2):60-61
问题导向对话教学是以问题设置、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多元互动对话为形式,以建构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与学的过程。问题导向对话教学对教师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是要让教师在课前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教师备得好;第二是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设置什么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对话,让问题问得好;第三是课堂上如何根据设置的话题开展互动对话,让学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17.
王杰康 《教育与职业》2012,(27):161-16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相关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从事"基础"课教师的共识。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尚有争议。文章结合红河学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即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延续性;坚持实践教学的易操作性;提升"基础"课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界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及教学视频,并设计学生课前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检查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任务驱动等方式,有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最优化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优存速取解决相关问题.仔细留意我们的数学教学,你会发现有如下一些现象:现行教材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编写,而很少有教师按照"章前课——章中课——章结课"整体设计并实践;课堂应该由"引入——展开——收尾"三个环节组成,而部分教师往往匆匆小结;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根本没有考虑知识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