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包诗"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身,诗文一体,相映成趣。本文以《黄鹤楼送别》教学为例,拟从借文解诗明诗意、品文赏诗悟诗情、读文吟诗入诗境三个方面入手,就"文包诗"这一独特的教材内容,探讨如何在"诗文对照"中走进文本内涵,诗文并重,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也不同于古诗,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中有诗,"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文包诗"的出现似乎是一次课程上的创新,但这样的创新实际也伴随许多问题,笔者从"文包诗"的编写意图与编写情况,"文"与"诗"的辨析等方面分析"文"为何不能包"诗",指出"文"不能包"诗"的实质,从而明确"文包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搭建了小学生学"诗"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诗"的兴趣,提供了学生学"诗"的方法,更为可贵的是教材对"文"的处理字斟句酌.别具匠心,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的俱佳例子。"文包诗".核心虽然是"诗",但"诗""文"相互配合,融为一  相似文献   

4.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文体,一般是由编者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而成的一个小故事。这类课文"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融"文"和"诗"的语言文字之美于一体,可谓"文诗兼美"。所以,"文包诗"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文包诗"这种类型的文体时,教师通常会面临着两难抉择:"诗"与"文"孰轻孰重?语文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把古诗巧妙地融入充满情趣的故事之中。"文包诗"中的诗与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为了让"文包诗"的教学立体而高效,教师可进行"互文和解"的教学探索,扣住情感,突出朗读,让教学"文包诗"的课堂绽放高效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理念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可以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可以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可以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包诗"是"文"与"诗"两种不同文体和选文类型的结合体,它将现代白话文与古典诗词进行巧妙的融合。"文包诗"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而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文包诗"却又存在着功利性取向明显、文本品位不高、教与学抉择困惑等病理。"文包诗"的纠偏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统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走向价值理性,还原"文"的选文经典,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9.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由此看来,文包诗是课程的创新,对于良好开展苏教版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从多元化视角来看,文包诗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0.
"文包诗"是"文"与"诗"两种不同文体和选文类型的结合体,它将现代白话文与古典诗词进行巧妙地融合,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文包诗"又存在着功利性取向明显、文本品位不高、教与学抉择困惑等病理。"文包诗"的纠偏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统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走向价值理性、还原"文"的选文经典、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文"是对"诗"的补充,"诗"是对"文"的精炼和概括。把"文"和"诗"对照起来,便于让孩子发现"诗"和"文"的联系,主动在文中寻找与古诗描写相关的句子,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小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通过对古诗情境的具体描述,诗文对照,互相补充,化难为易,层层推进,移情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文"内容的接受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文包诗"这种形式的应用,初衷是值得肯  相似文献   

12.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特有的文体形式——文包诗,其中的文为诗歌的意境做了大量的铺陈,使得诗歌的情感丰沛自然,水到渠成;而诗又为文章的铺陈做了终结,使得文章有张有弛,疏密有度.教学中如何将诗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那烟云迷蒙的千年送别,领悟两位诗人的真挚友情,又能从文包诗的形式中自读自悟,积累并习得语言,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独有的文体形式,旨在降低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并从中掌握和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对于这类文体,很多教师或许疏于研究,认为只要将"文"讲透,"诗"的内容自然不言而喻。其实,对于"文包诗"一类的课文,有时候真的不需要教师小心、细致地去讲解,我们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所创造出来的情趣或许更加耐人寻味。那么,苏教版教材中的"文包  相似文献   

14.
文包诗中充满着情感丰富、富有传奇色彩的"文",能带给学生极大的学诗趣味。教学"文包诗"的课文应把握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围绕文本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相似文献   

16.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重放了它的异彩。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悟自得。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独特的东西。本文就是从如何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和教师准确有效地"导"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从小学就开始涉及,但古诗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新课程对古诗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于是新教材出现了"文包诗"。"文包诗"的出现不仅减低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文包诗"是苏教版小  相似文献   

19.
"文包诗",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文本,也提供了探索的舞台,"文包诗"教学的关键是要"找准关联,诠释内涵",这样"文包诗"教学才会有一个华丽转身,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三联系",披文入境;诠释文本内涵,感知时代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包诗"是"文"与"诗"两种不同文体和选文类型的结合体,它将现代白话文与古典诗词进行巧妙的融合。"文包诗"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而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文包诗"却又存在着功利性取向明显、文本品位不高、教与学抉择困惑等病理。"文包诗"的纠偏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统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走向价值理性,还原"文"的选文经典,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