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而不同:全球化下高等教育之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务念  王锋 《教育学报》2007,3(2):87-91
“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的两种对立的取向。这两种取向都是“中心主义”,属于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僵固思维模式。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高等教育理念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也不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独具民族特色而又有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不是与西方fiction和novel对应的纯文艺学文体概念。它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系统中定位和定义的一个知识论和价值论概念,“小说”是在与“经史”构成的二元对立文化系统中定位和确实其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4.
陈梦竹 《考试周刊》2009,(28):237-237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自然条件、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使东西方法律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然而从西方法治理论中法之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视角透视“无讼”.可以发现:不同的法律文化有着极为相似的法制机理和社会理想。当代中国应以理性的态度寻求法治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文论中.如何处理文学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一直是各个历史朝代所争论的问题。“厚古”与“崇今”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两种对立的立场,在激烈的论战中,各形成了两次大的思潮。通过对中西方运动思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也能看到其背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纯粹学理层面的问题,它与言说者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在文化研究的译介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对文化工业批判中建立了文化研究的“边缘文化身份”;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历史主义立场初步建构了其“混合文化身份”;阶级分析、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回潮形成了“重构文化身份”。文化研究及其言说者的身份嬗变还远远没有结束,文化研究的文化身份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今天的文化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才有可能对文化研究及其文化身份有清醒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为事物的组合。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所处的地域、生活习俗不同,形成的主流文化也就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士为知己者死”,其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它的标志性语言是“知识就是力量”,其内核是个体意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直观、类比、综合、对立统一思维;西方人擅长概念、逻辑、分析、微观、对立面的对立思维。自然观、科学发展的循环机制、民族文化性格是其思维差异产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思想学说纷至沓来的“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对西方文化要“选择得当”。其理论依据是:其一,由于民族性所在,西方的文化未必皆适合中国;其二,他们认为“提倡新文化者”在输入西方文化上存在着误区——迷信、盲从欧化,有“偏”和“隘”的倾向;其三,西方文化的构成是广博、复杂、良莠并存的。要“选择得当”,前提是对西方文化有广博的了解、深入的研究、精确的判断,并且遵循一定的标准,如“真”、“精华”、“相互发明”、“补吾所缺”、“救吾之弊”等。从理论上来说,他们的这些主张是比较理性和可资借鉴的,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却常常背离了理论上的“理性”。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在政治领域始终倡导“德治”,“法治”只是其辅政的手段。这一文化资源与西方“法治”传统构成对立的文化价值系统。总结对比中西“德治”与“法治”的根源及其现代意义,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前后以辜鸿铭、杜亚泉、粱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革新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复杂品格;文化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不仅仍然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对西方社会有益;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民族主义不仅作为一科学术思想,还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甚至政治倾向作用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从对自然的态度看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西方文化则是“天人相分”,而中华文化是“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受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生存,为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常常是独立地面对自然,搏击大海,从而养成了求新、求变、好奇好动的民族性格和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凡与神均一分为二,界线分明,强调二元的并存与对立。而在平原农耕气氛中生长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具有重伦理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农业文明、专制政治和专削文化;西方文化具有重科学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商业文明,民主政治和民主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一——“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认识中,“和”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意指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和谐统一关系.即古人所谓的“和而不同”.与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性”问题也是相通的。和谐是中华“和”文化的最佳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取向,以往存在“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中心主义”两种取向。这两种取向各执一端,属于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高等教育理念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也不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新型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独特的“理性化”和“新教伦理”促成了西方近代的兴起,并以社会构成论和历史趋势论对此判断进行论述,同时对兴起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对于个人的意义性问题做出了是“牢笼”的诊断。他的理论资源在西方发展道路的普适性上支撑了西方主流学术话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工业社会产生以来,西方多元主义日益将文化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在此前提下,多元主义政治思想有两种倾向表现突出:激进的多元主义和温和的多元主义。前者侧重于破除一元而建立多元;后者注重多元基础上的社会整合。作者认为将“一”与“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在探讨“一”、“多”关系上更多地偏向于杜会也是有局限的。“一”、“多”关系应该在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关系中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18.
复兴整体科学的时代来了!这是“宇宙对立统一基本模型”的创始人石益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开场白。“地球分为东方和西方。东方形成的文化是整体的,西方形成的文化是剖零的,两种文化恰好对立。以西方剖零文化为基础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剖零科学体系,那么,以东方整体文化为基础上也可以形成——整体科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客观历史原因 ,性别差异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社会和中国一样也不例外。通过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 ,在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上 ,“性别歧视” ,特别是“男尊女卑”这种观念和现象在英语词汇、男女姓名、女性用语特征及文学作品等西方语言和文化中都多有表现。研究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及其在使用上诸多方面的特征 ,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均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技能开发》2010,(9):44-44
文化是高等教育之本.传承与发展文化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而尊崇文化是高等教育应有的风气。根据二元对立的哲学命题.文化一旦被重视.也就存在文化被质疑、被否定和被伪造的现象,这就是“反文化”。能够容忍、正视并融和“反文化”.是高等教育文化处于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