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勤荣 《师道》2004,(7):24-24
这一天,我郑重宣布:教学参考书从今往后就是班书,任何人都有权阅读它。孩子们先是疑惑,但看看我那认真的样子,都兴奋起来。是啊,教参一直是老师的“法宝”,整天夹来夹去的,现在“秘密”都公开了,那还怎么上课?我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情,我不就是在“惟教参”中过了十几年吗?  相似文献   

2.
一天,有个学生来到教研组,向老师借阅教学参考书。这引起了在场教师们的争论,有的主张借给他看,有的坚决反对,理由是,“教学参考书是专给教师们备课用的”。其实,这“理由”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把参考书借给你,到课堂上我讲什么?原来他的宝贝都在参考书里,教学内容都是从参考书里抄的。学生如果知道了这宝葫芦里的秘密,岂不有损教师的尊严?所以,教学参考书既是这些教师的法宝,也就成了字生的禁书。  相似文献   

3.
一次送教下乡.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的音乐课.教唱歌曲《拍皮球》。有一个教学片段令我难忘,3 5/花皮,5 0/球,3 5 5 0/真可爱,为了引出休止符的教学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演唱口型.为什么老师唱到“球”字和“爱”字时要立刻闭上嘴巴一下,立刻有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因为歌谱那几有个逗号”。顿时.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些人的语文教学时光.正好经历了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启蒙和变革的那段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发现教语文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时候的语文依然沿袭着过去的那一套.从字词句篇、段落大意到主题思想.工具主义和逻辑分析主义大行其道。总之,你只要紧紧抓住教师人手一册的那本概括了一切要点的全国统一的白色封面的教学参考书,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立足之地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参考书对于教师备课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如何运用教学参考书,去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就得靠每个使用者的正确对待了。如果备课时全依赖教学参考书,不去认真钻研,深刻领会和掌握教材,而把参考书上的内客在备课本上照样画葫芦,那样,教学参考书就起消极作用了,影响了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取代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和仔细钻研教材的作用。因为,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是人家认真钻研教材的理解和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他的回忆录《触摸往事》中曾讲述过他在北京汇文中学就读时的一个故事。大意是。那一天.我在英语课上往日记本上抄写我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新作。由于一心想完成自己的“创举”(想早日写满一整本),以至全神贯注,物我两忘。一直到老师走到我的身旁。从我的手中一把抢走日记之前.我都还沉浸在抄写之中。下课铃一响。他就把日记夹在讲义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教室。我知道.他一定是找班主任去了。我没有猜错,放晚学时。班主任让我到办公室去。没什么可辩解的了,等着挨批吧!我像一务犯了错的小狗耷拉着尾巴垂着头.听候老师那惯用的雨打芭蕉般的批评。但是,  相似文献   

7.
每每上完一次公开课,学生们都急着想知道听课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以前,我还在心里暗自发笑:学生怎么这么无知,公开课主要是看我上课的水平,听课老师怎么会管你们学生的表现。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我总是大加表扬一番。确实,公开课上,学生也总比平时更认真,发言也更积极。这学期我又开了一节公开课。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望着同学们那微笑而又满含期待的表情,仿佛在问我:“老师,我们表现得好吗?”顿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无知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以往上公开课,我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了。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出,那…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语文课没有什么特别。老师在讲台上伏桌判卷 ,我们在下面拼命地抄着一本老师特定的参考书上的解词、段意和中心。我的手实在酸困得无法写字 ,于是我停下来 ,偷偷地向外望了望。此时太阳早已西下 ,夜幕降临了 ,学校里静悄悄的 ,只有我们和旁边一班的同学还在教室里写呀 ,读呀。看看作业本上乱七八糟的字迹 ,再看看参考书上密密麻麻的习题 ,我无奈地深吸了口气。老师在判卷 ,同时在判我们的刑——离招生考试日期只有可怜的 2 0天了 ,这是老师专门找一位特级教师出的题 ,老师说要根据这次考试评判各位同学的复习情况。唉 ,古人为什么要发…  相似文献   

9.
“三根导线”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05,(11):48-48,47
1990年的一天,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今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的陈振宣老师对我讲了一个数学教育的故事.我以为,那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亮点,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0.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办公室有个语文老师的办公桌抽屉总是锁着。在当时那种清贫的环境中,我实在猜不透他的抽屉里锁着什么宝贝。后来某次闲聊的时候他自己道出了谜底:“抽屉里是教学参考书,不锁起来,学生拿去了,我还讲什么啊?”原来如此!教师和学生上课都拿着教材,老师怎样才能显得比学生高明呢?自然是把教材上没有而教学参考书上...  相似文献   

11.
吕云萍 《福建教育》2005,(10A):56-57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99年10月12日,福建省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竞赛现场,我和五十几名孩子连同台下的数百名评委、听课老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为一次刻骨铬心的爱之浸染。那是——《轮椅凝深情》。  相似文献   

12.
沈从举 《教育文汇》2014,(13):38-39
开学前几天,老师们总是忙于领取教材和教参,备课时总是离不开教学参考书,有的老师甚至把教学参考书当作圣经,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敢越雷池半步。笔者认为,教参也仅能作为参考,因为它也有不足。就思想政治课的教参而言,笔者觉得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神秘的教参     
<正>一天下午上完课,我示意孩子们放学,然后站在讲台前目送他们离开。这时,第一组的董长健同学还在翻看着自己崭新的《教材全解》。这本教参分语文、数学两本,他拿起语文那本示意给我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摇了摇头。我又问:"你是不是想借给老师看?"他点头。我明白了,他可能看到我上课除了课本没有什么参考书,想让我看看他的。一个对老师这么关心的孩子令我倍感温暖。他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我是小学生了教学目标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出示带拼音的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经长大,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光荣的。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开学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可能忽略或者没有思考过是依据什么标准将某些内容确定为一节课的难点的。很多老师认为教学参考书上所列的难点就是某一节课的难点。实际上.具体情况不是这样的。现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确定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难点的几个基本原则.并以此向各地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6.
正开学前几天,老师们总是忙于领取教材和教参,备课时总是离不开教学参考书,有的老师甚至把教学参考书当作圣经,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敢越雷池半步。笔者认为,教参也仅能作为参考,因为它也有不足。就思想政治课的教参而言,笔者觉得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有幸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重谷的小象》一课.真像畅饮了杯酵香的浓茶。支老师的课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其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尤其是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较之大纲有了许多变化,新课本中又有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新课文.没有现成的教学参考书,好多老师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上了.那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虽然已过去了很多年(那还是我在乡下任教时),然而,它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作文,邻班学生小英走到我面前.脸上带着不安的神色小声对我说:“傅老师,请您帮我看一首诗。”说完就把他写的  相似文献   

20.
一、对热热闹闹新课改的思考 记得我自己当学生时。尽管老师没有明确指导我们阅读的流程,但老师大同小异的教学流程。在潜移默化地指导着我们的阅读流程,每上一篇新课.老师介绍完作者及时代背景后。我们基本上是分析层次,概括段意,归纳写作特点,明确中心思想。习惯成自然:我就按这个流程去解读文本。当然,程式化的做法不可取。但目前在新课改后长大的学生.有的居然连这些传统的语文形式都不清楚,实在是令人惊讶!也许是大家手头的资料太多了.分析层次、概括段意、写作特点、中心思想及课后的练习答案都在参考书上明明白白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