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伟大旗帜,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以笔作刀枪,在同各种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出的硬骨头精神,是我们的国家魂、民族魂。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斗争性、战斗性,这便是硬骨头精神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微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是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二是探讨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三是探讨硬骨头精神现实意义,从而启示和引导我们新一代人,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富有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精神及坚韧意志的新型知识分子人格。  相似文献   

2.
读过很多评价鲁迅的文章,只有陈独秀的《我对于鲁迅之认识》最短,最中肯,最能抓住鲁迅的精神本质,我们对鲁迅独立精神的探讨就从陈独秀的文章谈起[1]。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教育中当然要落实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独立精神等等。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对科学精神的落实是不遗余力的。但在科学教育中是否要落实人文精神,如何落实等方面则存在着困惑。科学教育使得我们的技术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后却使我们对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以外的东西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4.
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空气稀薄。鲁迅作为20世纪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其精神正能量熠熠生辉。学习鲁迅,了解鲁迅,弘扬鲁迅人文精神之光,正当其时,百代不废。大学开设鲁迅"精神正能量"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精神的承传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勃 《高教论坛》2006,(3):39-4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生命和活力,它是“大学人“整体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精神的承传和培育,既可以是纵向的继承和积淀,也可以说是横向的辐射和影响.大学精神通过其信念和价值的表达得以外显,表现为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院校仍属于大学的范畴,而大学的性质是它的文化性,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大学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超越功利的独立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与学生活动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活动成为大学精神的直观映照。通过社会媒体对4所高校相关学生活动的报道情况显示,当前高校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独立精神与自由精神方面发展良好,创新精神有余但批判精神不足,同时理科类高校在时代精神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8.
大学因实践特质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类型,同一大学精神在不同类型大学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的实践范式是大学精神在高职中的"类"表达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将普遍的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实用精神、科学精神等大学精神同高职教育的特性相结合,践行具有高职实践特色和范式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中包含着社会关怀精神、独立精神、批判创新精神、民主自由精神和道德精神.大学精神之价值意蕴表现为它是大学存在的根据、是大学防腐抗变的盾牌、是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法宝.大学精神的实现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原则,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朱璋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194-196,206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精神应主要强调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创造知识、科学发明的最本质要求,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独立精神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自立于世界的最基本要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开放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大学精神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萧军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萧军在为人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的提携下成长为杰出的革命文学家;他不仅对鲁迅独立的精神人格深为钦仰,且在人生的一路独行中秉承鲁迅人格之独立精神并将鲁迅的侠义质素发扬光大;同时萧军还在文本实践中与鲁迅精神中的流浪气质遥相呼应,并在杂文创作中继承鲁迅杂文现实主义的文风。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的异化是指大学对其应有之精神的偏离.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异化的表现表现为独立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式微、求真精神的弱化、商业化风气的盛行等.要通过协调好政府与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实施“全人教育”,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与监督,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树立正确的大学理念等路径来重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何处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具有目的的活动意识或意向性的特征。人们非常渴望的中国大学精神还在寻求和实证中,看来创造精神、科学精神、独立精神、实践精神必不可少。但我们不要太过自信于这些文字性的提法表述,而要寄更大希望于大学的相关意识的积累及自修实践。  相似文献   

15.
鲁迅精神就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不断调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鲁迅之所以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主要在于他一是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三是无情地解剖自己,四是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现实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鲁迅精神,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反和平演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学语文》2008,(2):51-51
鲁迅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的最好的文化大餐之一。笔者略以几篇中学鲁迅作品为例。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的作家。他的复仇意识根源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显示出如下的特征:重在精神复仇而具有形而上特性;因为爱而复仇,体现立人意识;坚韧不拔的复仇意志以及讲究竞争艺术的复仇过程。鲁迅的复仇意识对于现今的人文精神构建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堪称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站在时代的峰峦之巅,以其犀利的目光俯视人生百态,洞察世间痼陋,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了深刻的开掘,由此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社会,从而挖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纵观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整个管理学体系在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管理目标三个层面进行不断演绎,而这三个层面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都弥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光辉。因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管理学的基本精神,管理学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苏轼精神     
苏轼精神具体表现为好学精神、独立精神、爱民精神、创新精神和旷达精神等几个方面,它对我们今天的“先进化,,建设和精神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就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