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大学内部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权力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有关这两种权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现代高校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使高校中的这两种权力协调运行,从而寻求一种最佳的决策管理模式,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在阐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使这两种权力协调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政府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政府不得不对优先事项进行取舍和排序。议程设置是政策过程的关键问题。文章根据科技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分类,提出目前我国科技政策议程设置的实际状况是以"内参模式"为主,"借力模式"为辅。重点分析了智库影响科技政策议程设置的两种模式("内参模式"和"借力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宋媚  张朋柱 《情报杂志》2012,(1):128-133
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把握好高校这个前沿阵地,高校学术团队的整体研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设置实现团队的知识延续问题。学术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可被分解为整体性和创新能力两个要素。首先,联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系统结构理论,进行了高校同缘学术团队发展周期的团队构型分析;而后,结合上海某高校具体研究团队,针对其发展中后期的瓶颈进行诊断,并相应提出了同缘团队的层级星型松散结构模式;借鉴贝尔实验室和明尼苏达的经验,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进行激励的策略,实现了知识在学术团队中有效跨时跨级流动,实现了同缘学术团队的知识延续管理,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绩效。本文可应用于学术团队建设和组织结构规划方面,对于其他创新类型团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内涵界定与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的最普遍现象,权力机构是组织机构的构成要素。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伴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而发展的。本论文从权力的概念入手,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了权力的内涵,由此引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概念。同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高等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共轭互生关系,阐述了两者的区别与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大学学术研究的根本属性,它决定着学术生产力的发展。学术生产力主要由教学生产力、科研生产力和社会服务生产力组成,代表着大学的学术实力和学术资本。在公共性与大学学术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彼此影响的关系,学术生产力决定了公共性的形成与状态,而公共性又反作用于学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提升大学学术生产力,就必须在彰显公共性价值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学术生产力的提升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政府发展科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制定科技政策时,政府不得不对优先事项进行取舍和排序.如何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是科技政策制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依据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公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6种科技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重点讨论这6种模式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决策过程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政府决策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规划、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五个阶段。政府决策过程是否规范,能否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文章从狭义的政府决策过程,即议程设置、方案规划和政策采纳三个方面,就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决策过程创新进行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追求,我们的社会整体发展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我们的社会对于各类学术资源的研究和发现更是有了系统性的方法,我们不能保证社会的全部力量集中在我们的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的研究上,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现代社会对于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的关注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学术的支撑,我们的发展也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的知识也就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图书馆理想的学术网络,促进图书馆学术研究,从而提高图书馆员知识服务的能力。[方法/过程]通过8种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载文分析图书馆当前的学术生态环境,对比自然科学的学术网络结构,总结出图书情报学常见的网络结构,以网络结构洞理论的视角结合知识图谱对机构、研究主题、作者学术网络作全面的解读。[结果/结论]设置合理“K-丛”值约束学术凝聚子群网络,配合相应的科研政策,不仅适合图书馆的学术科研发展,也适用于整个图书情报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光文 《现代情报》2012,32(1):28-31,43
为了系统、全面、动态地研究数字化学术期刊与其相关主体、环境的协同发展,本文运用知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并阐释其构成。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和使用中,形成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包括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有机整体,这些整体就是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该类系统的进化主要有以下动因:数字技术的应用;学术知识的创新;学术规范的优化;利益关系的协调;学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关数据,对1998-2007 年间以创新为主题的被引文献进行 内容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创新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技术创新、企业 创新、制度创新、区域创新、集群创新、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创新管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等是中国10年创新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Editorial Note for the special issue on "Incorporat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we first focus on the need on conducting blockchain research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field. We briefly describe the nine outstanding articles that were selec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is special issue. The editorial note ends with a research agenda for future scholars interesting in studying the blockchain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周炜  蔺楠  张茜 《科研管理》2022,43(1):14-21
    以198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学术创业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内容如下:(1)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创业概念和分类;(2)围绕学术创业主体,重点阐述了个体层面学术创业活动的研究成果;(3)对学术创业领域常用的理论及其适用问题进行了诠释;(4)从社会经济和基础科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学术创业的影响;(5)提出学术创业的研究展望,即关注数智经济阶段学术创业类型的变化、拓展学术创业研究的理论视角、扩充学术创业的研究主题以及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学术创业研究体系的同时,深化中国制度背景下学术创业问题的探索,如儒家文化环境中的学术创业动机,不同地区/省份的学术创业差异等。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为中国学术创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 ChatGPT为代表的 GPT生成式大模型发展日益蓬勃,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讨论,对基础科研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了 GPT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该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带来的新变革。然后,基于应用牵引、原理驱动、创新主体迁移 3个视角,讨论了 GPT技术革命对基础科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 GPT技术固然可以对知识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促进科研范式变革,但也可能造成科研不端、削弱研究可信度、放大互联网固有偏见、知识产权“卡脖子”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最后讨论了如何基于 GPT技术发展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明确在投资与研发国家自主可控、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与计算平台的同时,鼓励人机协作与科研诚信监管并重,为人工智能(AI) 推动基础科学发展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本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一线研究工作者理解 GPT技术对于基础科学的影响提供理解视角,推进GPT技术的合理使用,并为未来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公务员养老改革呈现出多支柱战略下的统一覆盖格局,经验说明在公平、统一的价值理念下,公务员养老改革从属于社会保障改革问题系统。把我国公务员纳入社保并构建公务员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养老储蓄,这应该是实现企业和公共部门养老体系长久和谐发展的合理战略选择。为突破当前改革阻力和困境,策略上应该注意区分公务员纳入社保和构建公务员职业年金两个相对独立的政策议程,应优先推动前一个议程以抓住有利的改革实际。  相似文献   

16.
AI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S) research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however, a growing concern that research on AI could experience a lack of cumulative building of knowledge, which has overshadowed IS research previously.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concern,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AI research in IS between 2005 and 2020. The search strategy resulted in 1877 studies, of which 98 were identified as primary studies and a synthesise of key themes that are pertinent to this study is presented. In doing so, this study make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namely (i) an identification of the current reported business value and contributions of AI, (ii)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n the use of AI and (iii)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AI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a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经费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研究实质上是知识创新与生产的过程,而科研经费是知识生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知识经济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因。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对科研经费管理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宏观建议,并结合目前我国科研实际,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可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科研院所转制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明显的经济转型背景的组织变革问题。在此,综合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科研院所转制的三阶段过程模型,从而在一个研究框架内系统地分析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操作思路、工作内容和所运用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将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学术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的主要部分,以一系列科研成果奖励活动规约学术场城内的学术研究,诱发学术成果的“符号等级化”“等值兑换”等非常规的科研评价机制形成,使学术奖励从最初是一种激励高校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制度,演化成为高校教师为获得学术奖励而开展学术研究的一种精神导向和行为法则,一方面激励、导向教师向学术资源丰硕的资本领域推进,另一方面也裹挟、诱导教师在学术生产中形成趋利避害、避实就虚、投机取巧等不好的研究惯习.由此,高校的学术场域内隐匿着多重危机:在奖励的追求中异化学术研究的动机;在奖励的逐使中化约学术研究成为附庸品;在奖励的判别中掩饰虚假的学术研究.为此,高校的学术研究要从“危机”中走向“转机”,需纠偏科研评价场域内有失偏颇的奖励机制,淡化科研成果的相关奖励,旨归学术场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