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完成基本均衡时代的目标任务,又要应对优质均衡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隐性短板表现为: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在民族地区总体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某些基本指标依然处于脆弱和不达标状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二元纠葛:发挥积极的政策效应,坚定地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度关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脆弱性,补齐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的隐性短板。为此,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系统完善教育政策文件,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实施精英决策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内配外引"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对口帮扶工程。  相似文献   

2.
江苏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引发了义务教育面貌和生态的深刻变化,具体可以概括为发展观、发展环境、发展心理的均衡和教育满意度、学校发展内驱力、区域内教育生态水平的提升;既有全国其他省份共同的特点,又有江苏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均衡发展的特定形势和背景,表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优质均衡建设的示范引领,实现了教育公平的更广覆盖;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后呈现的发展态势对思考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发展趋势是显性均衡和隐性均衡的统一,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在特定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形式的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的分解与重构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实质是破解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的结构惯性.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应该引导每一所薄弱学校办出特色,保障农村学校的交流话语权,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周勇 《江苏教育》2012,(2):38-40
主持人语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同时,这种均衡不应是低质教育资源的平均,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国目前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由于我国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从全局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有很大的困难,但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地区等,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因此,研究区域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与义务教育的时代特征相适应,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师认可度调查对精准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状况和制定推进举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S市7个区的实证调查发现:从总体来说,教师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整体认可度较高;在各细化指标评价上,教师对"配置性均衡"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对教师发展、学生学习以及社会支持等的认可度略低;教师对教育优质均衡的认可度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学段差异和职级差异,反映出区域不均衡、学段不均衡和个体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1,(10):21-21
"十二五"是奉贤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期,对处于历史转型期的奉贤区域教育来讲,承载着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现实追求。奉贤是上海远郊区之一,长期以来,区域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上海中心城区存在着现实落差,区域内城乡间、乡镇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8.
"构建协同教研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发学区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家校共育工程,优化镇域育人生态",是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个宏观维度.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双减"政策要求,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均安镇又有着怎样的学校生态?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然途径。目前,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均衡,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生源不均衡、教育管理制度和升学考试制度导致的不均衡。为实现河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标准化建设;改善教育管理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强制度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促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强制度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促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教育基础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及评价指标,可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七种状态,分别是非均衡阶段(包括低位均衡状态、前均衡状态)、县域基本均衡阶段(包括基本均衡状态和高位均衡状态)、县域优质均衡阶段、市域均衡阶段(包括市域基本均衡状态、市域优质均衡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要依次经过每个发展阶段;有的可能跳过某个阶段而实现更高目标。因此,在制订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省情、市情、县情,以及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基础,分区域、分步骤、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区域义务教育评价的重点应转向优化教育生态.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应体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结构型质量,整合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从教育均衡、优质和公平的三个维度,反映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评价区域的结构型质量,有利于缩小区域内公民办和城乡教育差异,缩小贫寒家庭子女与普通家庭、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差距,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教联体建设是湖北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湖北省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主动实践。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在总结过去六年义务教育学区制(集团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以传承创新的姿态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和校际优质均衡发展,于实践探索中勾勒教联体建设的整体图景,构建“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美美与共”的良好区域教育生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一、优质均衡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优质均衡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所谓"价值取向的调整",是指从忽略教育的作用到重视教育的作用,从偏重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强调教育在促进人发展方面的使命与积极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抓好襄州教育的重中之重,着眼于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区域义务教育从学校硬件建设到内涵管理、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召开教育大会,确立了区域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协调、创新发展,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率先在北京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优质发展,使我区教育总体实力居于北京市较高水平,发展程度达到北京市先进区水平“。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