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育教学中教师怎么去批评和教育却大有学问。许多人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喋喋不休”的批评声中,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解释我这是为你好,可学生就是不领情,依然如故。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入情入理的批评呢?殊不知,再好的良药不进口入肚怎会利于病,忠言不入耳怎能利于行?巧用批评,变“良药苦口”为“良药爽口”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和风度,以真正达到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而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与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和方法。这几年,我做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批评学生时,注意做到以下“五要”。一、要以事实为根据批评学生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为了避免批评,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没有事实做根据就批评学生,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任教的五年级2班有…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你的批评既利于学生接受,又能达到教育目的,掌握好批评的尺度和批评艺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寓批评于褒扬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但自尊心强,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如果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觉得要转化学困生,对待学困生要有“五心”。一、尊重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刚入学的儿童,既有不甘落后、勤奋学习的愿望,又有怕落后、怕失败的自卑。如果儿童在这时期屡遭失败,那么就会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批评指责,而这些批评指责往往又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是苦味的,被批评的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和强烈的不满,从而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而聪明的制药商在难以下咽的药丸外面,包上一层糖衣制成甜口良药,使病人不再惧怕服药。如果班主任给苦味的批评裹上一层“糖衣”,效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7.
让“良药”变得不“苦口”云南师大附小陈虹当班主任,总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被批评者往往难以接受,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批评这剂”良药“变得不“苦口”呢?谈点个人的体会。首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云:“因材施教”。教学如此,“批评教育”亦如斯。“批评教育”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切不可简单了事。如何更好地运用“批评教育”这枚开启学生的金钥匙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黄忠明 《教书育人》2000,(13):41-42
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既可使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也可使用声色俱厉的“发怒式”批评。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生气就甚至于会比和颜悦色还更有效力”。在某种境况下“发怒式”批评更能奏效,更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赤爱。 “发怒式”批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正确使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育人的实效?笔者浅以为,使用“发怒式”批语应讲究下面“五要”: 一要倾爱心 教师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使用和风细雨的批评语言,固然可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但这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凋枯燥的,而一味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势必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开展“情趣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情趣盎然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平等的待遇,并且在教育学生时拥有“五心”,批评学生时注意“七忌”,使学生在班集体的环境下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的“六要六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青少年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自尊心极强,是其优点。但由于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言行偏激,犯错也要申辩,有时甚至强词夺理。老师批评教育不当,很容易走向反面,造成学生逆反,老师伤心的“双输”局面;而处理恰当,既使受惩者坦然接受,又让执行者心理轻松。要想实现这种“双赢”,教师应注意以下“六要六不要”。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充分,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而这一目标又是通过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教育来实现的,正确的“五育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将“五育”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教育周刊B1版刊登了一篇教育时评,题目是“提倡无批评教育”。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时下,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唯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育者,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物理难学是中学生普遍认同的观点,许多从教物理的同仁也有物理难教的体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种因素,但主要的是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真正见“物”览“理”,由“理”探“物”。怎样才能改变物理教学中这种陈腐教学形式,摆脱这种困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同时又有好的效果呢?经过多年教学体会,本人认为采用“预习、实验、交流、练习、讲评”五步法教学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矛盾,而且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7.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着实让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致使他们在教育中放弃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 ,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者采用的方法要灵活巧妙 ,否则事与愿违 ,达不到教育的预定目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五忌”。一忌点名常言道 :“人要脸 ,树要皮。”教师在学生犯错误后切忌在课堂上“杀鸡儆猴”。因为这种方式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无疑是给学生宣读“判决书 ,”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 ,跟教师顶牛 ,教育的结果反倒把学生推向反面。其实学生犯错误并非都是有意的 ,多数是一时思想幼稚 ,分不清是非引起的 ,有的则是受人教唆所导致。所以 ,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要注意选…  相似文献   

19.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时候,我们批评学生往往会忍不住大动肝火,逐条罗列他们的“罪行”,并责令限期改正。这种审判式的批评,大多劳而无功,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良药苦口利于病”通常是批评者的借口,药苦但利病,无论如何都要吃下去。然而,如果一味良药既利于病而又不苦,病人岂不更乐于接受吗?于是,有人为苦药发明了糖衣。 由此,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惜才如命,爱孩子如自己的骨肉。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 一天,学校里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脸,双方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最后互相对骂。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