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教育》2013,(7X):2-98
<正>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水池山下,占地面积1362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11平方米,运动场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历年来,金二小学坚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使学校努力向办学理念现代、管理手段优化、教师队伍优秀、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一流的方向发展。学校曾连续多年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辽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育知识已身陷"迷宫",教师教育事业被拖入教育知识过度、超容的困境.教师教育语境中的"教育知识"是行动之知、动力之知与规则之知的合成物,它具有四重属性:表里性、事理性、多态性和过渡性.创造有效教师教育,教育知识的授受应该实现从"学术中心""学理优先""理论教学""语言教学"向"实践中心""教理优先""立体教学""行动教学"的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3.
乐学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之一,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乐"是"著于心"的"内乐"或"本心之乐","学"是基于"知之""好之"上的"己有"之物、"自得之学"。乐学思想认为,学习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是学业成功的要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高目标,还是评价教学成效和良师庸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乐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启发诱导、"学""习"结合、"兴其艺"、"见意趣"、知之好之、"乐""勉"相济、"乐教"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正校规之惑近几年见诸媒体的有关校规的新闻,似乎总是与"雷人""天雷滚滚""哗众取宠"等负面评价难舍难分。教育者用心良苦之作,社会却似乎不买账,争议与校规的创新如影随形,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嘲讽者有之……校规之制定,何其难也!然而,校规又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规在落实学生行为操守和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等方面所  相似文献   

5.
"子猷访戴"典故源于东晋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放诞》。"子猷访戴"典故被后世引用颇多,形成了多种典型,常见的有"子猷船""访戴船""忆戴""子猷兴""扁舟乘兴""泛舟思戴""山阴雪""子猷兴尽""山阴兴尽""扁舟兴""雪夜舟""王猷兴"等。尤其在唐宋两代,唐诗宋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且使用形式特别灵活。"子猷访戴"典故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旷达风度,同时也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个人人生观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心中的老年大学精神是:学之终身树长者风范行之终身做风范长者.这个精神是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学之终身""行之终身"的名言与现代老年教育"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的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 "学之终身""行之终身"源于欧阳修《答李诩书》中的"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这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教育总体状况""教育过程""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收费"等维度,对绍兴市区公众教育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绍兴市公众对本地区的教育"总体状况"较为满意,但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不高;(2)在具体各项指标中,绍兴市公众满意率较高的项目为"校园安全保障""教育总体评价""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高考和大学入学机会平等""教师队伍素质";(3)被调查者自身的学历水平、户籍、子女就读学段等因素也会对其教育满意度产生影响。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绍兴市区公众教育满意度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不好""招不满""留不住"的现实困境,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强化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诸如提升乡村教师综合待遇,优化职称评审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和培养,坚持"国培计划"和"特岗计划";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认同感;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城乡教师队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辽宁教育》2013,(14):2+97-98
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水池山下,占地面积1362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11平方米,运动场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历年来,金二小学坚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使学校努力向办学理念现代、管理手段优化、教师队伍优秀、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一流的方向发展。学校曾连续多年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辽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可见,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家已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造就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十余年的课程改革实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呈现出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之态.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使得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教师数量结构不合理、工资福利偏低、个人与专业发展受阻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为此,合理调配编制,落实阶梯化补助和福利保障政策,建立更加合理的职评标准,加强县域培训本土化建设,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改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1,(36):10-19
<正>2011年,给教育引来无数"口水"的事件令人痛心更令人思考"不堪回首"的教育事件焦点提示: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10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教育学生时,想通过一些"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他们,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主体对学习的热情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  相似文献   

14.
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痕""诲人不倦""锲而不舍"等精髓的最通俗解释,也是现代版传统教育思想的诠释,顺应"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探讨"慢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带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教师、家长三类群体的"慢"阐述慢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学即研究""科研兴校"等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笔者对此作一系统分析,以提出应对策略。一、中小学教师科研动力缺乏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刘春艳 《考试周刊》2013,(25):30-31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本文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出发,从"兴""观""群""怨"四个方面阐释了古典诗歌的当代教育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以来影响着当代语文教育。《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一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一、以人为本,联系生活在孔子之前,先后经历了"天本主义"和"神鬼主义"的阶段,"鬼神"成了主宰一切的"统治者"。而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本科教育评价过度重视师生外显的智力成就,忽视其内隐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追求,这种"重外轻内""重智轻德"的评价导向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偏离,引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人"等诸多育人悖论.针对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维度缺失的问题,应当从"师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过程测量指标,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层面构建德育成效测量指标.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提取德育评价数据,形成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评价的德育之维.涵盖德育的本科教育评价必将更为全面地引导和激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