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限度。譬如“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这是一句名言。但也不是重复得越多越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效率反而会递减。不少教师对这个道理很不理解,总认为“多练”是越多越好,“功到自然成嘛!”于是不断给学生“加码”:布置习题,两题不够出四题,四题做不好做八题;抄写生字新词,五遍不够十遍,十遍写不好二十遍;作文,一篇写不好再写一篇,甚至三天两天作文一篇。这种过量的重复练习,只能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因为任何单调的刺激反复作  相似文献   

2.
<正>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3.
重复的艺术     
掌握一门知识,熟悉某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多次的重复,重复是增强记忆的基本手段。重复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重复都好。有一种叫单调的复重。教者不讲究重复的艺术,放弃指导作用,只凭硬性布置。一道题叫学生做上七八遍,甚至二十遍;一课书,只是叫学生死记硬背。我们常见到学生读一句,背一句,实在苦矣。这种单调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畏惧的心理。现代神经科学的实验也证明单调重复的害处。因为刺激『总是叮在一个细胞上』,使神经进入抑制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这就是说,单调的重复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的疲劳。既然如此,还能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呢?有的老师为单调的重复辩解,曰:『多多益善,熟能生巧。』珠不知这样的『多』,并不能使学生『熟』,更不能生出『巧』来。  相似文献   

4.
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5.
常听学生说:"老师,我使劲背,怎么背不下来呢?"学生家长则说:"我看着孩子背了好几遍生物,考试还是不会."这些话表明学生学习生物还用"死记硬背"这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会对一本绘本情有独钟,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的读了二三十遍。这可苦坏了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读,到最后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行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呢?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重复"?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  相似文献   

7.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就上不好课;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教育不好学生。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解开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千千结"呢?  相似文献   

8.
冯少华 《教师》2013,(11):68-68
在课余,经常听教师们抱怨:这道题我已经给学生做了N遍、讲了N遍,为什么还出错呢?显然教师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其原因是学生长期吃"冷饭"导致了"营养不良",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冷饭"炒成款式各异"八宝饭",教师如能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款式各异的"八宝饭",学生会很愿意上你的课。因为这种期待的心情与无奈的接受相比,学习效果肯定大相径庭。如何能让学生感到有新鲜感呢?就需要教师善用"变脸"去"重复着昨天的  相似文献   

9.
1 应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目前,不少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熟能生巧.因此,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喜欢按自己所谓的"经验".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而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能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后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每次布置完之后都不忘对学生叮咛要好好做.开始的一遍、两遍学生们还能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完成,可是三遍、四遍之后,学生们就开始应付了事了,有的学生甚至干脆不做.很多教师对此总是很不解,认为自己煞费苦心精选习题,苦口婆心阐述其重要性,学生怎么就是不领情呢?直到最近偶然读到一篇短文我才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11.
教过一年级数学的教师大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人人都说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简单,教起来容易,却不知道我们天天都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呢?一个班级有40人,一道有汉字的题目就几乎要重复讲解30遍呢""我们数学老师,首先要当语文教师,教学生识字""学生不识字,怎么理解题意,怎么做数学题"……由于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2.
解开教师心中的"千千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就上不好课;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教育不好学生.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解开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千千结"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可是,一提到识记,人们往往把它和“死记硬背”等同起来。我们看到不少中小学生他们没日没夜地“苦读”:背一篇一篇的课文,背一本一本的笔记,背一道一道的习题。有的学生因写错一个生字,而被严厉的教师和家长所惩罚,一个字要抄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真是可怜之至!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居然有人为其辩解说:“有意识记嘛,哪能不付出意志努力呢?”机械地重复抄写,无休止的默写背诵。这种所谓的“意志努力”,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  相似文献   

14.
一说写作文,同学们先会"啊"一声,然后满脸的不情愿,接着慢吞吞地拿出笔和本子。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学生怎么这么不喜欢写作文呢?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呢?为此,我翻阅了不少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并  相似文献   

15.
现在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学生交流不起来,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优生发言,他们或者讲解习题的对与错,或者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念一遍,对所涉及的内容,并没有更深地阐述;成绩不好的学生无从表达,甚至听不懂.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交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从小喜欢跟着父母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这样的小诗。从小学到初中,大概背了200多首古诗。上初二时,我写了《中秋望月》一首小诗,老师说我写得不错,当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写一点。当晚我还想再写两首,却怎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17.
李伟 《现代教学》2014,(5X):77-78
<正>当教师将教育责任扛于一己之身时,也正是教师承担起莫大压力之时。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及时处理了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与引导,并事后将情况告知家长。整个事件的处理似乎周密而妥当,其结果为什么事与愿违?教育目标有分歧吗?从案例中可以得知,老师要替学生保管手机的原因是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违反老师要求"以及"自制力差怕影响期末考试"。家长表示执意将手机要回的原因是"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怕他情绪不好又要考不好"。显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为什么还会产生分歧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用重复讲解的办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意图,重复讲解时还往往加上一句:“我再讲一遍”;“我再强调一下”;“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之类的话。这佯做,主观意图是好的,无可非议;但从客观上看,往往收不到顶期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这两句成语得到启发。“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的本义,是指主观上存心不听别人的话,对眼前所见到的事漫不经心。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根据辩证法“过犹不及”的道理,倒也是讲得通的。听多了并不一定记得牢,看多了也并不一定印象深。原因何在?因为简单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听懂了的学生认为你多余,未完全听懂或完全未听懂的学生也认为已经听过,甚至自以为听懂了,因而都不注意你讲的第二遍、第三遍。俗话说,“话说三遍无人听”嘛!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我背了很多遍单词,可是很快就忘了;我认真做了语法笔记,可是做题还是有很多错误;课文我背了好几遍了,可怎么也背不下来;我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可是为什么我仍然说不好英语,考试也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呢?"这些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语感不好.学生的语感不好,读书、说话、做题思维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英语的学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语感的强弱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重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我总是要求学生多读多记来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强的人不用怎么思考就能灵活运用语言: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说就顺,一写就通.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大力提倡减时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激活"政治课: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师和学生角色,上"活"政治课,体现政治课的独特优势与魅力,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