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拓了道路,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万分珍视、大力弘扬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青年大学生成才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更应准确把握艰苦奋斗的含义 ,牢记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 ,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立志成才 ,振兴中华 ,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以来抗日战争史有关问题研究概述徐继良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回顾和探讨抗日战争历史,借鉴其经验,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进行总结,更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反复强调,谆谆告诫,并需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大力弘扬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陈忠淼 《江西教育》2002,(18):10-10
红土地上的红孩子,怎样来体现江西人的新形象,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江西在中部的崛起而奋斗,是我们每所学校每位老师每个学生都值得深思的课题。首先,要树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思想意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考察江西时,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要使广大师生认识、懂得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留给江西的宝贵财富,它哺育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才,也塑造了老区人民向往革命、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其次,积极开展一些行…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以德育为首的学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最近,中央在批转有关部门关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1994、12、28,中发1994、12号文)中,再一次提出:“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毛泽东曾经指出:掌握理论、研究历史和了解现实,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我认为,着重研究一下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是大有益处的。自爱国主义教育倡…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反抗侵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最充分、最广泛的展现与弘扬。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顾全大局,共同对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方面。在伟大民族精神感召之下,中国人民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第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今天,大力弘扬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犹在耳畔。广大干部群众心潮澎湃,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苦难辉煌的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相似文献   

11.
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对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长期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其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福祉所在。新时代全党上下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区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进行的空前规模的进攻战,它的功绩将永放光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而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成为焦点之重。外国记者冒着极大的危险深入我党控制区域进行采访报道,展现了我党控制区域的真实面貌,较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行为,提高了共产党的形象,为中国共产党被世界所接受作了铺垫。同时也制约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共图谋,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辉煌历程,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证实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党体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为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俣的一个创造,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我国的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分析其现实状况 ,尤其是其独特的优势 ,并对其在 2 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进行了预测 ,认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体现在统一中国 (除台湾外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使中国由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这三大伟业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的正确方向 ,具有独特的思想理论、先进构成、组织领导、传统作风等优势 ,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 2 1世纪必能经受多种挑战和考验 ,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民主,即执政与民主的法治化,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思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与历史任务转变的历史选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这是中国现实、国情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要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已经30年,改革开放还将继续深化、拓展,因此,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十分必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困境之中依据我国国情和世界范围内时代主题转换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对党的领导来说,实行改革开放会有风险,但比较起来,不搞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半途而废风险更大。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样,党的领导也必须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