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斌  马龙 《巢湖学院学报》2023,(3):120-129+157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对体育锻炼、体质健康的知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追求性与渴望性,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采用文献资料、饱和经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842名农村老年人及163名乡镇干部展开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均等化失衡、基础保障缺失、治理人本位失位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均衡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夯实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基础保障、明确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人本位主体等可操作性建议,从而全面提高体育促进健康的发展理念,落实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供需均衡的制度,强化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支持与落实,完善各项人力资源配套,构建更高水平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身战略、满足全民健康需求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安徽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状况展开实证研究,旨在为解决农村老年体育公共服务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体育信息获取渠道欠缺;农村老年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撑政策不足;农村老年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缺乏;农村老年人体质监测服务范围较小、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各地区体育活动参与度不同.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特殊性人口及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上缺乏针对性.就此提出,加强农村老年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供给方式、完善农村老年体育公共服务组织结构的保障、建立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监督管理机制等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皖北六市城乡老年人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运动时间好于农村老年人,但运动项目都缺乏多样性,农村老年人表现的更为突出。增强体质为皖北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城区老年人以住宅为中心、农村老年人聚集于村落采取小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设施缺乏和无人指导是影响城乡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此外,生活和经济的负担对农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也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安徽省宿州、蚌埠和淮北3市的16个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比部分省份城市老年人差,但比农村老年人要高很多;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场所多种多样,锻炼的时间、频次和强度很难达到体育人口的最低标准;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时间较为充足,孙辈较少且自我追求健康意识增强;城中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目的比较明确,追求生活的质量,锻炼意识和以往有很大改变.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核心因素是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指导和组织人员.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许昌市城乡60~69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时间、频度、场地、项目、形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许昌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差异显著,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远远低于城镇老年人,且锻炼项目单调.建议相关体育主管部门加大科学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宁国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宁国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自主性强;组织形式灵活;健身项目选择比较多样化;体育消费观念差.建议多渠道的传播体育知识,完善体育公共设施,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福州市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锻炼时间、场所、项目、频率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参与率较高,活动频度、持续时间大部分符合体育人口标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多为早晨和傍晚,锻炼项目主要是健步走和慢跑,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少场地器材、不感兴趣和缺乏指导.针对老年人如何参与体育锻炼,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如何统筹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养,值得深思。文章从湖南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角度出发,探究乡村振兴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关系,深入分析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湖南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基层体育组织较少且不健全,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活动缺乏丰富性,整体呈现乏力。据此,应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农村体育活动有效开展;以教育宣传为抓手,提升居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现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大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大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并就如何科学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大连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单一的体育产品供给体制影响了农民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阻碍了社会主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特征,并提出了当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观点,从而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亚平 《天中学刊》2012,27(2):54-56
为了帮助离退休职工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对河南省离退休职工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离退休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较好,但存在着锻炼项目较单调、锻炼强度偏低、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在构建老年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不断增强老年人的体育意识,提高老年人健身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以商丘市周边农村的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及农民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影响商丘农村体育发展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经济收入较低,农村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年龄偏大,农村体育娱乐场地及运动器材匮乏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乡土特色体育,提高农民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体育锻炼场地;建立完善的农村体育工作队伍和培训机构,提高农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河南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学生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探索发展农村体育途径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以“四在农家”创建为契机,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补充完善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教会农民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农民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农村体育发展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探讨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和特征及两种公共服务模式,阐述了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要素,并提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建立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推行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共建等建议,以期为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和新时期农村体育理论研究与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贵州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提供均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服务,建立健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组织,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角色,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农村体育发展的特征与现状,并针对阜阳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特征、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的民生状况提出了有关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方向及相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大致经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化时期""混合时期",这与国家公共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关联。在分析山东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历史时期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供给机制创新路径,以便更好地为山东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绵阳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绵阳市城区老年人以强身健体作为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和动机,锻炼时间以早晨为主,每周锻炼次数5次以上,锻炼的内容多样化。但专门的体育设施比较少,锻炼形式以独自锻炼和自发组织的健身活动为主。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促进绵阳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建议及对策:在群众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建设相应的体育场地与配套的健身设施,加强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促进老年人体育健康、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芜湖市60岁以上的1006名老年人健身现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动机明显,都是为了强身健体、祛除疾病,但体育知识薄弱,缺乏科学指导;老年人锻炼自觉,时间充裕;项目选择与活动形式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但缺少有效组织与管理及政府机构政策扶持,导致老年人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影响老年体育健康化发展.文章通过实证调研,提出相应对策,为相关职能部门作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