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二十年来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动态发现,学者们对家校合作分类、理论基础及我国家校合作现存问题、成因及策略路径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的不足包括:定性研究偏多,实证研究较少;多从教育学角度探讨,学科类型单一化;缺少对家校合作的评价研究;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及理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探索建立家校合作评价体系,结合我国教育前沿热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校合作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乡村家庭教育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各类教育中显著缺失和薄弱的是家庭教育,而且城乡差异日趋凸显,乡村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之中。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某乡村小学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厘清乡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原因及相关作用机理,并从家校社合作共育的视角,提出政府要完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学校要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和监督双重责任、家庭要自觉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构建高质量的家校社教育共同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亲子关系、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家庭教育研究方法、家庭教育评价标准的研究极为欠缺,我们应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来是不可断然分割的两个方面,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长的合作与支持.教育研究界对家校合作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家校合作的主要领域研究、家校合作的层次研究、家校合作的价值研究和家校合作中的家长研究等.文章对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促进家校舍作实践层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孩子,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校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则是家校之间能够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话题,中小学校的办学生态面临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格局。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新格局是时代之需、现实之需、教育发展之需。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功实施了从理论研究、实践先行、政策支持三方面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家校协作教育理念,被视为未来教育的方向。通过实证调查与日常观察,对当前制约农村家校协同教育顺利发展的失范行为进行归纳分析,从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的本质内涵出发,对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间主体地位失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间协同内容狭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间评价规范失实等各种阻碍家校协同教育发展中各种失范行为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与策略,以期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政策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呈现出改造家庭教育、要求家长尽责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建立家庭教育政策体系等四个阶段性的变化,体现出针对我国不同阶段教育发展中主要问题而展开的特征,反映出家庭教育政策中儿童权益保护的不断强化和儿童成长内涵的日臻完善。未来需进一步清晰责任主体,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和家校社协同机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家校社协同育人正在成为教育新样态,淄博市在家校社育人道路上扎实推进,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家校社三类教育边界不清、家庭教育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社会教育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要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权利;明确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明确社会教育的资源和体制,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态度。家长和教师是孩子教育责任的共担者,只有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结成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才能推进家校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为孩子们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家校共育、一起成长。作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期通过调查能给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69篇CSSCI和北大核心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求我国社区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通过对发文数量、研究作者与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变词的计量分析发现:社区家庭教育已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些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机构,但整体来看,高质量文献偏少。目前社区家庭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对象、社区家庭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建设、社区家庭教育支持指标体系构建四方面,家校合作已成为社区家庭教育未来研究的趋势。今后应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对象的基础调查研究、注重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建设研究、推进社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各主体共同分担教育责任。21世纪以来,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三者具有不同的责任属性:家庭承担最低限度的底线责任,学校承担中间层次的契约责任,社会承担中高层次的契约与道德责任。然而,由于信息限度、专业权威、职能错乱等因素阻隔,造成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主体责任模糊、责任错位或者责任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指向。家庭教育指向学生的人格修养,是人自我实现的人性基础;学校教育指向人的社会化,是人自我实现的生长点;社会教育指向人的未来发展,是人自我实现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应从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四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保障家庭教育实施的基本制度保障。基于回溯性政策研究,在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构建基本规范到形成基本制度,走向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其政策实施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与建章立制,分别表现为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好的家庭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而教,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合适方法。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对孩子的"共育",要立足沟通与合作,创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培养,这些培养是需要家庭教育承担绝大多数责任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青岛市中考制度的改革,学校迫切需要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为了加快"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制度建设,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研究青岛市H中学"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的实施概况和发展进程,总结出该校家校合作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人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潘俊平 《文教资料》2009,(35):134-135
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坚持与家长加强信息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联系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与学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思想及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认识欠缺,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建构"以学校教育为导向,家庭教育相辅佐"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20.
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根源在于协同方向偏离、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实践摩擦等方面.建议从家校共享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取得改进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