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谊权,宦官郑众等诛之,以功封大长秋。,.安帝疡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鹭执政,宦官江京等诛之,以功封列侯。3.顺帝时,阎太后临朝,阎泛擅权,宦官孙程等诛之,十九人以功封侯。4.植帝时,梁太后临朝,梁炎坦权,宦官单超等诛之,五人以功封侯,称五虎·5.早帝时,外戚窦武执政,宦言曹竹等诛之,兴党锢之狱。。.帝种和顺帝时.何太后临朝,何迸欣仪,宦官张让等诛之,袁绍等杀宦食.至此,外戚、宦官同归r尽.东汉外戚、宦官斗争简况@建业 ~~  相似文献   

2.
军功不够是“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广作为古代的一位名将,一生抗击匈奴,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最后以不能封侯为千古遗恨而自杀身亡。汉代军功封侯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李广因为没有实现这些标准中的一条而未能封侯。这里有军功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汉军战略指挥失误、机遇问题,最根本的是汉武帝重用外戚这一用人政策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东汉中后期著名经学大师马融为外戚大将军梁冀草拟奏章诬陷著名政治家李固这一政治事件的分析,揭示马融和李固对立的原因主要是两人不同的学术背景、政治态度和个人追求导致的,展示东汉外戚、宦官干政对士人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汉后期的思想家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中,对后期社会流弊及外戚宦官的专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提出”末世“的治理需要圣主贤才的思想主张,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充分论述了圣贤出现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圣贤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救子书入手对东汉士风进行了一个角度的分析和透视。东汉士人在遗令和救子书中大都以明哲保身的生存原则告诫后人,这里面有社会现实的原因,更多的则是体现了东汉士人与皇权的疏离,以及开始对家族利益的关注,这是士族在东汉形成的一个基础和表现。另外他们也不是一味消极,对薄葬的身体力行,体现出士人对扰乱朝纲的外戚和宦官的隐性批判和不予合作,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东汉士人儒家风范的一面。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一隐一显构成了东汉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川家。瞅阑(1)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粱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叶的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诗中笼统指责近宠臣。l解读】 这是中唐诗人韩渊(字君平)写的一首借歌咏寒食节以讽世的绝甸诗。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诗歌第一句就展示了寒食节长安的迷人景色。暮春的帝城到处飘舞着落花,“飞花”形象地写出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暮春景象。“无处不”以双重否定形成强调…  相似文献   

8.
王符,字节信,大约生于公元85年,卒于公元162年,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王符生活的时代,是东汉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的时代。此时的东汉王朝外戚执政,宦官专权,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王符终身不  相似文献   

9.
城门校尉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相似文献   

10.
东汉大儒马融一生都生存在外戚集团与清流集团两大阵营斗争的夹缝中,生存在外戚集团内部明争暗斗的漩涡里.外成豪家的身份与传统儒士的人生价值观的冲突,使他在治学与问政间徘徊.也使他的人生矛盾重重,充满了悲剧.  相似文献   

11.
班固和崔骃作为东汉明章时期的文学名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读《答宾戏》和《达旨》,可以发现班固功名意识强烈,崔骃则相对淡薄。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并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班固和崔骃经历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与宦官之争,他们的人生选择对东汉中后期士人具有初始意义,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班固和崔駰作为东汉明章时期的文学名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读<答宾戏>和<达旨>,可以发现班固功名意识强烈,崔駰则相对淡薄.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并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班固和崔駰经历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与宦官之争,他们的人生选择对东汉中后期士人具有初始意义,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东汉初期,皇帝多同豪强大族联姻。目的在于取得豪强大族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权。鉴于王莽代汉2立,当时不允许外戚过多地干预政治,不给他们尊贵的地位。如功臣马援以外戚身份,甚至不得列入云台28将之中。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相互纠察;梁松、窦穆虽尚公主,但是都由于请托郡县、于乱政事而遭屠戮。东汉初期的光武帝、明帝和章帝尚能驾驭外戚。而从东汉中期开始,情况则发生了变化,皇帝往往受制于外戚。因为自和帝开始的皇帝多为年幼登基。和帝即位时年仅10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献帝9岁。当…  相似文献   

14.
王莽废汉自立之后,两千年来,什么乱臣贼子,复古倒退,虚伪奸诈等等,唾骂之声史不绝书。然而正象有些事情不应该全被否定一样,王莽是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也不应该简单地予以否定。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一王莽生长在外戚豪门之家,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由于裙带关系,元后的父及兄弟皆封侯,居位辅政,唯有王莽的父亲早死,没有封侯。这样,王莽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不如其他堂兄弟。堂兄弟们依仗家势穷奢极欲,放荡不羁,而王莽却“折节  相似文献   

15.
班固和崔骃作为东汉明章时期的文学名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读《答宾戏》和《达旨》,可以发现班固功名意识强烈,崔骃则相对淡薄。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并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班固和崔骃经历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与宦官之争,他们的人生选择对东汉中后期士人具有初始意义,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外戚集团擅政专权主要是在封建社会前期,而以汉代为甚。尤其是东汉王朝,几乎成为外成天下。清代史学家赵翼云:“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捐”①。当代史学家何兹全亦说:“唐和明清都有宦官专权,但却没有外戚擅政,只有西汉后期和东汉,外成才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②由于汉代外戚专权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深,故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外威集团的形成及擅政原因作一探究,以求正于大家。汉代外戚“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的原因甚多,笔者认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和汉代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受到…  相似文献   

17.
一、外戚擅政的肇始及特点外戚擅政曾对两汉社会产生过深刻、广泛和持久的影响。但这并非以往论者想象的政治怪事,而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的“合理存在”。 1.外戚擅政的肇始我们只有区分外戚辅政与外戚擅政的差别,才能辨明外戚擅政的肇始。外戚辅政指外戚以普通官员身份参与政治,外戚的政治行为受到皇权的制约,也就是说外戚一举一动,唯皇帝命令是从。外戚擅政是外戚辅政特定历史阶段下的发展,是外戚以集权者身  相似文献   

18.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皇权异化,士大夫对皇权表现出明显且复杂的制衡性:既有道义制衡,亦有权力制衡。东汉中后期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对当时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征以及士大夫阶层在形成和发展前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宦官擅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在二十四史中就有不少宦官把持朝政、为害天下的记载。他们的得势,总是与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相伴随。赵高指鹿为马,连皇帝也莫敢置辩。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更迭专政,弄得政治腐败昏暗,终于酿成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唐朝中叶以  相似文献   

20.
东汉外戚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的实属罕见,他们仗恃淑房之宠、掖庭之亲内干机密,出纳王命,典领军队。卫国安邦,对东汉政治的兴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