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血液循环”为例,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合理安排活动、指导归纳生成和安排迁移应用等方式设计教学和构建课堂,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高效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艺术社会史兴起,“艺术赞助人”作为艺术史研究结合社会学的方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视角,使人们注意到艺术创作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关系,介绍了“艺术赞助人”在艺术史中的生成流变以及“艺术赞助人”视角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运用。柯律格《雅债》一书以文徵明为文化个案,研究文徵明在不同的场域中与他人的社交活动,探究隐藏在“互惠往来”行为背后的“艺术赞助”是如何影响文徵明的艺术创作的。“艺术赞助人”研究模式打破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画如其人”的固有印象,为中国艺术史研究开启了一个充满新意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生出教材建设新形态,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发展。但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如简化为“电子文本”、等同于“多媒体资源库”、异化为“答题教师”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教材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教学论视角阐释智能教材“智适应选学、智能化导学、伴随式评价、深度学习互动”等教学性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学习分析、在线追踪、学习者画像、深度交互等技术优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智能教材教育功能实现的方法与技术,并以具体案例解释与说明;针对智能教材教学性与工程性特征,从遵循教学理论、注重实践迭代、加强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智能教材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学变革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隐患。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人们希望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对人工智能的反应冷淡。为促进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教育者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的限度,明晰其面临心灵理解、艺术创作、数据分析的漏洞破绽,面对原理类知识、程序类方法和价值类知识的力不从心,面临生成性教学、情感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无能为力。在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应采取以下正用路径:廓清“边界眼光”、驻守“情感立场”、捍卫“主体誓言”、增强“艺术敏感”、提升“数字素养”,以真正实现教学中的人机协同和人技共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宽松、自由、开放生成的课堂才是“动态课堂”.按照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培养能力的特点,在动态教学生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被人忽视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的网络研修已成为促进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研修方式。为了探究网络研修中教师学习的质量与学习深度,本文结合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教师的话语分析透视教师学习过程,探讨网络研修社群中教师的学习深度,指导共同体中各角色成员有效开展对话与深度讨论,最终指向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发现:教师在线学习停留在经验分享阶段,缺乏批判与分歧性话语、问题深度不足,在线学习的知识网络结构松散,知识建构方向表现为阶段迂回和总体上升趋势。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问题设计”、“强化坊主专业引导”、“促进知识建构深度”、“加强教师学习分析”等具体化支持对策,以期促进网络研修中教师知识生成的深度与实践性知识生成。  相似文献   

7.
向佳聪  张红 《林区教学》2023,(5):107-110
随着教育需求的转变以及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能力的教学方式在一线教学中逐渐普及。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浅表化现象,具体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热闹轻思维、重任务轻生成等方面。因此,改变课堂困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此,探讨深度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与概念外化、聚焦问题与比较前概念、与“自我”“他人”情境“的对话、刺激感官与整体思维、变式练习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确定教学立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的教学立意能够帮助师生在繁杂的历史知识中聚焦主题,生成历史核心素养。基于历史学科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特点,教师确定立意时可突出“人文”特点,并将“人文关怀”作为教学立意。这种立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提升,有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此,本文将结合“对外开放”一课探讨“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历史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成教学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生成学习论”思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课改要求进行研究与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涵义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先前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生成取向,让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学习动机,不断生成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演练,从而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10.
陈晶 《亚太教育》2020,(1):117-118
精心的“预设”是为精彩“课堂生成”做准备。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教师要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等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要注重预设的广度和深度,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不能按照预设的轨道进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打造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深度教学是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深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完整思维链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生成知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自主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成”。即学生在自己“真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把学习引向深入,逐渐完成自我的知识建构,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程的创造性品格得以充分张扬。——题记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灵活性,使师生之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实施生成性教学,实现语文自主建构,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淡化预设,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以成规,生而创新。让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师生在“互助合作,自主学习”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程度,精心预设教学的实施蓝本,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一味知识灌输,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良好的空间.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实现将传统课堂中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性的“学”,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及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物理本身知识面广、抽象性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本文结合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期为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平台、数据和算法是数字经济的三要素。平台通过算法应用数据来实施其商业行为,算法构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所在。算法促进了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繁荣了数字经济,但算法据以运行的数据深度挖掘也引发了个体的隐私担忧。算法自动化决策行为已广泛而深度地嵌入我们的私人生活。基于这样的现实,为有效规制算法、保护隐私,需要做到两个平衡:一是,重新厘清隐私、数据与个人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扩大隐私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数据主体数据隐私权,平衡算法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与相对人不对称的“权力-权利”关系;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使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和数字化浪潮的到来,旅游业对数字文旅人才的需求剧增。新时代数字文旅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和一定的美学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此,培养新时代数字文旅人才,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强化通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一流师资、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一流平台、实施书院制改革推动“双院”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互联网+教育”战略计划的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已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文章在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翻转教学开展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下,教师和学习者分别在设计开发阶段、课前知识获取阶段、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总结反思阶段开展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翻转”教学,使学习者在“自主知识获取—协作知识内化-自主知识巩固”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为网络学习空间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度教学超越仅停留于浅层加工与机械性记忆层面的知识传授,是“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的基础上,旨在触及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的一种教学样态”,深度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笔者立足文言文的实际教学,夯实学生自主阅读基础,通过群文阅读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创设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维评价着眼素养发展,带领学生从“文言”到“文章”,再到“文化”,系统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