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不尽意","成文"以"尽意",这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能使诗达到"意无穷"境界的乃是诗之"象外之象"、"声外之音",则是其另一重要基本思路;这两个基本思路联系在一起,构成汉语古典诗歌语言哲学完整的内在理路.以"意无穷"为最高境界的汉语古典诗歌,昭示着这样一种文化精神追求在诗歌的形式创造过程中,汉语通过对自身形式有限性的不断超越,不断超越着自身表达功能的有限性.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这种深层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思考汉语现代诗歌乃至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等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方言区现代汉语教学要立足本地区方言状况,有针对性地将方言与现代汉语结合,让学生立足母语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在语言实际中遵守现代汉语的规范性。本文从方言示范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方言比较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教学,方言调查与现代汉语课外练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探讨闽方言区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ward Sapir)论证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提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论点,即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想象一种语言或方言,始终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就好像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一样。就以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而论,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是域外语言与汉语相互的借贷,一方面是域内各兄弟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包括方言)之间的接触;不管是那一种形式,语言与语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增加了互借的机会,于是就产生了语言的“借贷”。 语言的“借贷”实质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引进或贷出。因为语言中的三大要素,只有词汇最为敏感,也是容易洞察到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不仅是本世纪以来瑞典最杰出的学者,也是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文化,尤其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探究,他花费数十年时间,根据古代韵书、韵图和现代汉语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鲜诸国语言中汉语借词的译音,重新构拟了以唐代长安方言为基础的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此外,他以不倦的热情,涉猎了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大部分领域,在青铜器研究、古籍整理与译介、古代文献辨伪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学方法和思想观念对同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灵魂。为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就"汉语热"语境下的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以期使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克服中外语言语义和语用失误,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一个族群的社会符号和文化载体。然而,目前长岛方言已处于濒危状态,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亦面临着失去传承的载体,因此加强对濒危的长岛方言或长岛渔家方言的研究和拯救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和文献考证并重,以期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结果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长岛方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人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具有正相关性,保护方言其实就是保护地域文化,放弃方言就意味着放弃一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因此抓紧对长岛方言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利于拯救濒危的长岛渔家方言,维护其文化生态平衡,传承其颇具特色的渔家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现今产生速度快却又不太规范的一些汉英交汇语言,进而探寻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就此展开,并在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语言实验.该文主要讨论了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汉英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既列举了中国方言地区特有的语言思维和习惯,也包含了近年来汉语方言的迁移趋势;既分析了汉英新语的常见产生情境,也有其传播途径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浅议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信息块"、"活化石", 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文章在概述成语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并且给出了相关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项260人参与的问卷、访谈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从情感、社会地位和语言的实用性三个方面与普通话相比,京籍居民在情感态度上对北京话有着显著倾向;而从权威性、文雅性和用处方面认为北京话不如普通话,其余方面两种语言的态度得分无明显差异;对于北京方言的学习和传承认同度非常高。文化程度、成长环境和职业是三个影响北京居民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年龄因素的影响逐渐淡化。家庭语言规划、习得环境和学校教育是北京方言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The technological shift of museums is extensively documented, even i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es on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atterns at large is still lacking. As part of a research programme conducted by the Louvre and HEC Paris, the article proposes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real’ (visiting the museum) and ‘virtual’ (visiting its website) experiences of museums. I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the two experiences are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using a newly created measurement scal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aims at enriching the contemporary discussion on the artworks’ aura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in the digital age.  相似文献   

13.
自庆历、熙丰以后,宋代“《文选》学”由兴盛走向衰落,其衰落的原因很复杂,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运动、文学思潮、新旧党争、科举制度、宋代理学、统治者的好恶、文学家政治家的个人力量、文章选本、审美风尚等均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律》立法精妙,"一准乎礼",对于"不孝罪",既列举有细致的原则性规定,又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区别对待,审慎抉择。虽然难免出现礼法原则之矛盾冲突,但也含有相当的实事求是、平等主义因素,不仅为后来诸朝的立法司法活动提供了成功经验,更对中华传统家庭伦理的涵育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今人重视。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25 large U.S. orchestras over a 21-year period for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cost disease. Appropriate measures of input and output are discussed.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 compensation per worker, and unit labor costs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similar measures f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history of ticket prices and attendance is reviewed, and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are estim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these variables is explored, an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Professor William Baumol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She also wishes to thank Heather Dinwiddie and Dan Patterson of the American Symphony Orchestra League for making the orchestra data available. Support for this project was provided by a grant-in-aid of research from Indiana University Southeast.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兴盛,有其独特的文学背景。本文梳理了明末清初戏曲、说唱、词赋、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中讲述时事的情况,勾勒出时事小说兴盛的文学背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巨变中文学叙述重心的转移、文风的重大变化及新题材作品兴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  相似文献   

19.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陈敢 《文化交流》2013,(8):48-51
天台县作为济公的祖庭圣地,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和弘扬济公文化。今年6月,海峡两岸济公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等2000余人,齐聚天台赤城山济公文化广场,首次举行"济公成道,祖庭祈福"大典,成为一件盛事。济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在东南亚各国和西方部分国家,济公信徒非常广泛。济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金色纽带,更成为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