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媒介超越本体的通信多功能性,向非通信领域急剧扩张其功能,形成功能泛化,并深刻地影响着手机审美文化,使人们感受其极度的智能化和便携性,并衍生出功能性泛化、依赖性泛化、消费性泛化、娱乐性泛化等负面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2.
陈林侠 《现代传播》2013,35(5):41-45
国际关系与政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国家形象,所研究的大众媒介仅是大众新闻媒介,而忽视了对"大众叙事媒介"的考察。所谓大众叙事媒介是指借助大众传播技术,以虚构的叙事形态出现并希望唤起某种预期传播理念的大众媒介。由于叙事带来的替代性满足,接受语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消费性,加之国家形象的国际维度,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始终置身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这一特殊的双重语境中,表现出生活政治、非理性与现实错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斯童 《新闻传播》2012,(1):123-124
"媒介化的今天,已经悄然形成了媒介化的社会,各个领域充满了娱乐色彩,我们都被娱乐化了。"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性的渗透,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我们真的需要被娱乐,还是我们要将娱乐进行到底才能获得现在的所谓的精神文明。或者,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本来是不存在鸿沟的,只是我们后现代人给文化区分的定义。又或者我们被娱乐性文化的世界给收编了,我们是新一代"被娱乐纳粹主义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把握我只力求在一个娱乐性的思考上,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重新审视社会的娱乐性,人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到底社会是文明了,还是出现了倒退呢?希望我的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提供大家一些思考的角度,让大家静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和我国大众媒介相伴出现的文化形态,以其多元性、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贴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满足民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在经验层面建构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态,而且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为甚者,媒介文化也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将媒介文化置于审美现代性视阈之中观察与分析,不仅可以见出媒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审美属性,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主体及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品格。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大众媒介的作用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晓真 《传媒》2019,(1):54-57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赋权为媒介生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征之一便是社交型短视频的迅速走红。社交型短视频平台以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然而,社交型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媒介依赖度极高的传播生态环境。在这种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介、受众与社会三方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从媒介视角审视,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当今社会由视觉文化所主导,而视觉文化正在经历虚拟性转向。从19世纪的电影到20世纪的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动态的、综合的视觉文本传播、接受和理解已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但值得警惕的是,相较于口语文化和印刷文化,视觉文本所产生的“惊颤效果”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转向,可能会导致人们想象力与现实感的迷失。  相似文献   

10.
李晓盼 《东南传播》2018,(8):132-134
文化类节目是我国节目形态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具有价值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在社会功能方面,文化类节目对中华文化、受众和媒介生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诸如文化类节目助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匡正过于娱乐化的媒介生态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流行性的文化生产削弱文化深层意涵等负功能.在价值观引导方面,文化类节目从节目内外出发,从线上线下立体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柯泽  黄海 《新闻前哨》2004,(12):38-38
大众传媒与娱乐有着天然联系。关于大众传媒的娱乐性,西方学者有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1967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逊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游戏说"。提出应该把媒介看作一种玩具,人们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从中获得愉快,因此媒介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不以为然。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即娱乐功能,作为对拉斯韦尔媒介功能说的补充。媒介产业的娱乐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由出版社出版的周刊杂志是在电视出现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大众媒介,也是日本出版业界在力图把出版作为大众媒介来运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周刊杂志在内容和编排手法上都不同于报纸和图书,易读、注重娱乐性和提供信息是周刊杂志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春节文化的群体仪式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被电视媒介仪式所接管,"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在场"的仪式场景,变成了由媒介发起的观看式的众人狂欢.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右翼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被消解,人们更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趋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并且形成新的春节文化仪式传播.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我们社会的文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电视这个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新型电子视听媒介在我国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对大众传媒及其传播方式本身的研究。对经由大众传播媒介承载,而为无以计数的人们所享有的大众艺术的研究,就不能不在整个大众传播研究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崔玺 《中国广播》2012,(3):16-19
本文转变以往把广播简单地看作信息传输渠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认识角度,从广播媒介所具有的组织社会关系、表达社会文化意义、帮助人们寻求自身生活的符号意义等社会属性入手,重点分析了广播作为一种大众电子媒介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认同感”、“现场感”和“参与感”,并从“身份认同”、“媒介事件”和“媒介融合”等角度阐述了广播媒介如何在与这些文化感受的结合中寻找新的节目样态等问题,为丰富广播节目样态研究的视角和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趋势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之下的媒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大幅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视听媒介文化导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在我国时间并不长,过去人们把拥有一台收音机视为富有的象征,如今即使拥有大屏幕彩电也不觉为奇。广播电视进人千家万户为视听传播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视听媒介文化这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视听媒介文化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其中,文化导引问题尤其重要,它既反映了视听媒介文化的主要特点,又体现了这种文化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与同行共勉。导引是视听媒介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视听媒介文化是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媒介所形成并起作用的文化系统。它是具有突出现代科技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目的是在面对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的时候,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呼吁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媒介生态语境下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媒介迅猛发展,信息环境已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之后又一十分重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必全是人类的福音,它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仅在于信息的过剩,还在于使人无意间成为媒介和信息的奴隶。一方面无法遏制媒介的发展,一方面又无法阻止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1):70-76
微信以迅猛态势发展坐稳了移动社交软件的头把交椅。美国学者沃尔特·翁提出的"原生口语文化"及"次生口语文化"理论提供了洞察这种媒介现象的视角。媒介对人们的意义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和"重新部落化",是助力于人们使用和享受原生口语文化的技术载体。对将"原生口语文化"置于"次生口语文化"地位的电子媒介而言,善用口语者,善于虚拟原生口语文化者,会占有优势地位。翁理论对于当今媒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