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991年入夏以来在各地抬头的非法出版活动,如一股浊流在全国范围泛滥成灾,使已经多次清理的书刊市场沉渣泛起。在这些非法出版物背后,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得铤而走险顶风作案,通过非法出版活动搞投机倒把大发横财。“扫黄”要长期进行下去,而当前“扫黄”工作的重点是打击非法出版活动。这场斗争,已成为使我们国家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前制约文艺出版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非法出版物的冲击当前 ,图书市场比较混乱 ,非法出版活动十分猖獗 ,各种非法盗版、盗印的出版物充斥市场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法分子盗用、侵害国有出版社开发的出版资源 ,采取不付稿酬、逃税漏税、劣质印刷等手段降低成本 ,然后以高折扣、低价格进行大肆倾销。非法出版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公害 ,它对文艺图书市场的冲击尤其厉害 ,对文艺出版业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因为不法书商把更多的从非法出版中获取的资金投向文艺类图书 ,进行新的非法出版活动。据调查 ,目前图书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由于传统文化和国内政治气氛的影响,人们直到80年代中期才比较明确地肯定书的商品属性,承认书也是商品。然而,就在人们看到书刊和金钱之间关系的同时,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法出版便出现了。 十多年来,非法出版在其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隐秘。如今,盗版已成其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法出版活动研究》一书,日前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非法出版活动及其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非法出版活动的专著。本书最大优点是资料丰富翔实,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创造性,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急于出书的心理,大肆假冒、盗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名义,以协作出版为幌子买卖书号,甚至使用已用过的旧书号、造假书号;以出版“丛书”为诱饵,私刻公章,伪造公文,实施诈骗活动;假冒教育部有关司局的名义发通知,大肆征订、发行盗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名称非法出版的假书。  相似文献   

6.
依法严惩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由《非法出版活动研究》一书所想到的刘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求“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不仅是维护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自1987...  相似文献   

7.
以“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扫黄”、“打非”斗争,已展开近10年了,持续不断地整顿清理书籍报刊及音像市场,大力查缴黄色及各类非法出版物,惩处不法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出版物市场的逆流浊浪。然而,非法出版活动作为一种中外历史上几百年均未治愈的世界性通病和顽症,只要有其生存土壤条件就会滋生繁衍。特别是随着“扫黄”、“打非”斗争的逐步深入,非法出版活动变得愈加隐蔽、狡猾,综观近期查获的此类案例,已呈示出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值得引以注意:警惕诱人的陷阱! 手段之一,以领导形象、题字为招牌,打出专家、名人幌子,拉大旗作虎皮。去年8月江苏省“扫黄”办查处一起以“香港今日中国出版社”名义非法出版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8.
杨平 《编辑学刊》2001,(1):73-75
第12届中国图书奖终于公布了.看到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主编并为主撰写的<非法出版活动研究>一书榜上有名时,不禁感到惊喜:一方面,我为张志强先生等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公认和赞赏而高兴;另一方面,更为我国对非法出版活动的研究受到重视而兴奋.  相似文献   

9.
《文献学导论》一书反映我国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科学技术对文献研究和文献工作的影响、评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辛初 《传媒》2004,(8):50-50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不法分子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期刊的问题,2003年12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扫黄”办发出通知,部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办公布了首批被取缔的《WTO与中国》等30个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的期刊名单。 按照《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凡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进口、发行单位,从事出版、进口、发行业务的,为非法出版活动。这次被取缔的非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半叶,“扫黄”、“打非”成为中国专业媒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非法出版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非法出版活动并没有因此绝迹,且依然相当猖狂。展望21世纪,“扫黄打非”工作依然艰巨。 在新的世纪中,非法出版活动依然会存在。而且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其理由主要是: 1.由于社会群体中逐利阶层的存在,非法出版活动依然有存在的理由 非法出版活动的泛滥,有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逐是非法出版活动产生的最直接原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有些国…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10年的“扫黄打非”活动,非法出版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出版体制改革中暂存的障碍、出版界内部个别人员的腐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种种原因,致使非法出版活动还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笔者认为,非法出版活动将呈现下列趋势:一、有禁止...  相似文献   

13.
<文献学导论>一书反映我国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科学技术对文献研究和文献工作的影响、评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发出的《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指出,国务院决定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行动,并且明确指出,这次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部门具体负责。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时指出,要深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在报纸、广播上谴责非法出版物对青少年的毒害,揭露他们赚钱、坑害青少年的不法手段,有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读者权益意识张志强南京近年来,我国图书质量滑坡严重。几次抽查表明,图书质量合格率只有20%左右。①虽然许多专家提出了好多设想,但收效不是很大。由于不法分子的活动,非法出版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一些国有书店也公开出售非法出版物。这一切,既损害了读者作为...  相似文献   

16.
“金屋”还是陷阱──吴胜利非法出版案纪实曹庆安编辑手记:中国古训日: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位哲人曰:书,犹药也,读之可以医愚。然而,假药伤人害命,劣书则污染人的心8!非法出版劣书者目的在于获取金钱。但无论是劣书还是金钱,构筑的不是“金屋”,而是陷阶!吴胜...  相似文献   

17.
非法出版活动到底是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支持它顽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制止和打击?本文试图从出版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一、现实中常见的几种非法出版活动非法出版活动在我国1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开始主要以非法小报的形式出现,很快演变成非法的图书和  相似文献   

18.
近来,非法出版活动又日渐猖獗,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989年下半年起全国范围开展的“扫黄”斗争,使非法出版活动一度受到沉重打击,书刊市场干净多了。但是,彻底铲除非法出版活动的土壤,决非一件易事,也决非十年八载之功。风头一过,形形色色的非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非法出版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非法出版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赵从非法出版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出版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定型使打击非法出版活动难以达到治本目的社会主义出版产业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出版环节不同的主体并行局面,与国家对这一行业总体上采取的垄断体制所引发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推动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法学会于7月23日邀请部分在京的法学家、法律专家,就当前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及对非法出版犯罪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出席座谈会的法学家、法律专家有高铭暄、杨敦先、樊凤林、崔庆森、何秉松、应松年、郑成思、孙丙珠、周珏、张穹、高帆、刘春和、王洛生、张玲元、尚普等。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