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心”? “心”,在西方人那里是再明确不过的了。它就是指有形有象的、主血脉滋养全身的肉体之心脏。即“心、肝、脾、肺、肾”之“心”。然而,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对“心”的把握就没那么简单了。在中国人看来“心”既是指主人体血脉的心脏之心,又是指产生智慧的思维之心。尤其指后者。所谓“心想事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等。本文所试图研究和揭示的就是“参与大脑思维活动、支配人的精神和肉体相应运动的中国之‘心’”。在中国,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凡人还是圣人、文盲还是哲人,其潜意识里都存在着一个生思维、出智慧的中国“心”。只不过在常人那里,中国“心”是盲目的;在圣哲那里,中国“心”是自觉的。所谓“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天地之心,万物之本”;所谓“道即是我,我即是真,真即是心”。由此观之,“心”与宇宙、万  相似文献   

2.
人的大脑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科学家们为了观测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而探索“认知”的本质,近年来发展了记录大脑思维时的状态的大脑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神经科学家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法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法,对正在进行思维活动的大脑摄取了断层扫描图像。 正电子断层扫描是利用放射性原子示踪法测量大脑中糖分子的分布。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记录的是组成大脑的原子在受到强磁场作用时的行为。这两项技术所利用的方法都是基于测量大脑中的充氧的血的流  相似文献   

3.
想法,就是经过大脑思索而产生的目标性描述,它是存在于大脑内的思考结果;这里所说的内需是提供给大脑进行思维的信息(如科学知识、社会经验等等),它是我们大脑内部进行思维活动所需要的。显而易见,想法就是大脑产出的“产品”,内需就是提供给大脑生产的“原料”,不断产出“产品  相似文献   

4.
现今的西方人非常注重对人类脑思维的研究,他们将此命名为“脑科学”,希望通过对大脑机理的研究,寻找出科学思维的真谛,但在2001年中国科普知识调查中显示;中国人对脑科学的知识、对科学思维方法的知识是各类知识答题中得分最低的。人类的发明在“加速度”地发展,而“人类思维”作为人类科技文明的载体,似乎也应不断地完善,趋向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受大脑的支配和控制。而大脑是通过各中枢神经发布控制信号的。而各中枢神经的活动对应着相应的生物电。电与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有电必有磁,有磁必有电。大脑各中枢神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必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和传播。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脑电波来为人类造福。首先,测试和分析出人脑的脑电波的固有频率。相信固有频率与脑密度有关。不同的生理过程在对应的大脑中枢神经有不同的脑电波;相同的生理过程在对应的大脑中枢神经有相同的脑电流。例如语言中枢神经。测试出语言中枢神经所产生的脑电波并加以…  相似文献   

6.
王娟 《发明与创新》2011,(10):42-4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使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睡眠状态。”可见,让学生参与到动手制作学具和实践活动中来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有些学生一提起数学,头就大了,即使花上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学习数学,仍毫无起色,是什么原因呢?最新研究表明,原来数学不好和大脑有关。研究有关计算障碍症的科学家,通过仪器的帮助,在大脑中找到了一个与计算障碍有关的区域,叫做脑顶内沟。他们选择患有计算障碍症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她们的智商和语言表达却毫无问题,只是纯粹的计算障碍症,这正是科学家选择她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科学家发现计算障碍症患者随着所计算数字的增加,在她们大脑的脑顶内沟会产生不正常的放电现象,而且她们的脑顶内沟无论在大小或型态上都与一般人不同。由…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04,(10):36-37
人的大脑中有无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的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的营养需要由饮食不断提供。科学研究证明,饮食不仅是维持人生命的必需品,而且在大脑正常运转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有助于发展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为集中,甚至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创造之秘     
根据经典医学理论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分析、计数、推理和语言表达 ;右半球负责明确概念、整体思维、直觉、想象和非语言表达 ,许多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支持这种二分法。但是 ,创造活动是利用大脑各种专门功能的思维过程。因此说 ,创造是“整个大脑的活动”。创造活动与右脑的重要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大脑右半球的各种专门功能使它变成了好奇心、协同作用、实验、比喻思维、顽皮、寻找解决方案、艺术修养、机动能力、综合能力等的发源地。从总体上讲 ,大脑右半球是孕育冒险精神的温床。此外 ,大脑右半球还有可能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0.
彭文 《百科知识》2014,(3):9-10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已初步了解了人脑功能,现在北欧研究人员还尝试理解狗的“所思所想”。他们正在研发一种技术,通过扫描大脑检测狗的思维模式并进行分析,然后将其转变成人类语言。  相似文献   

11.
木子 《金秋科苑》2008,(5):29-30
现年54岁的美国纽约心理学教授马克·萨勒姆被人誉为“读脑大师”。他就像一台活的“测谎机”,能够靠别人身上最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出他们有没有撒谎。萨勒姆通过倾听声音,就能算出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币;纽约警察局对他奉若神明,多次请他向警察们传授如何识别嫌犯撒谎的技巧。最近,萨勒姆在其新书《大脑游戏》中,首次详细地披露了他惊人“读脑术”的真秘.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8)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神经发育类障碍,包括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疾病目前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患者大脑自发活动功能连接以及低频振幅出现异常,但对于其时域上的脑自发活动模式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44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以及年龄,IQ匹配的73例正常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在时域上探究患者大脑自发活动模式,结果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大脑楔前页的活动模式相对于正常对照更为不稳定。该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异常的自发脑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电子嗓     
《科技新时代》2009,(7):77-77
17岁时,迈克尔·卡拉汉因为一次滑雪意外丧失了短期记忆。“脑子里的神经通路就像~团乱麻。”他回忆说。几个星期之后,他渐渐恢复了正常,但这次意外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为那些永久丧失了某种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能力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呢?5年之后,他拿出了Audeo,这个小型装置能够探测到大脑与声带之间的电流活动,并将其转化为能够听到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一、精神与人体的关系和作用精神与大脑的关系,即精神是人体大脑功能活动的表现。如“大脑是精神活动动物质基础。”其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等。精神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体生命外在表现的精神,如健康之精神可见:精神旺盛、精神活泼、精神振作等。精神是大脑物质功能活动的表现,精神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是密切的;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有害物质对肌表的刺激、疾病对组织细胞的刺激,外来语言、表情对耳目的刺激),即见神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正>为何有人会“死不瞑目”?人死的时候是否闭上眼睛,与大脑能不能产生“闭眼”的信号、这个信号是否能传递到眼轮匝肌有关。如果死亡指的是自主呼吸与心跳停止,这时大脑可能还未死亡,那么大脑就能发出“闭眼”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约70%的基因能够在人的大脑里得到特异性或高水平的表达,“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本质就是开展“脑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脑功能基因组学的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大脑的学习、记忆、思维和认知行为的生理机制,从而为治疗各种脑疾病和开发人类潜能提供理论基础。有鉴于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学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展开研究。文章系统介绍了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四大技术平台: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技术、转基因或基因敲除技术、化学遗传学手段和高密度神经元群体记录技术,重点介绍了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模式小鼠的四代发展过程。文章最后还提到,中国传统医药在治疗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脑功能基因组时代”开发中医药宝库,也是华人科学家应予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南都 《世界发明》2003,26(9):6-6
人类的大脑千差万别,没有两个人的大脑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的大脑也不相同。医生面对大脑时,凭什么判断它是否正常?科学家现在正努力理解“正常”大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为此他们想到了绘制人类大脑图谱。  相似文献   

18.
史鑫  张长军 《情报杂志》2002,21(8):35-36
军事情报预测实质上是一种大脑思维活动。在军事领域,由于受到军事视野的限制和人们思维方式的束缚,因循守旧等人类思想和行动的“顽疾”表现得更加突出。文章认为,军事情报分析人员常见的思维“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惯性、思维的“历史情节”和思维的“顿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11,(21):50-50
10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在南京以“了解脑,以更健康和有效地成长”为题,与广大初中生交流青春期大脑发育问题。这是科普出版社“品读科学智慧,引领阅读风尚——老科学家校园行百场科普讲座”的首场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05,(11):19-19
美国科学家在近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一位因脑部受损而难以正常识别他人恐惧表情的妇女.使他们对人类大脑情感认知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此前.医学界一直认为脑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识别恐惧表情的关键部位。这位38岁的妇女由于患病导致大脑两侧杏仁核均有损伤.确实很难识别出他人脸上的恐惧表情,但她识别喜悦、愤怒.哀伤等表情的能力却很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