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机关,权利主体是社会公众,其客体是政府公共信息,法律应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程序公正与征地补偿:基于程序性权利保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保障是促进程序公正、改善农民所获征地补偿水平的重要途径,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构建了程序性权利保障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辽宁省305户被征地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征地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程序性权利保障对征地补偿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程序性权利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个体特征中的村干部身份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民征地过程中的补偿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均为正。研究认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通过增加农民对征地过程的有效参与、提升谈判能力、规范权力运行进而对征地补偿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此从加强征地过程中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参与环节和参与方式、推动农民表达权实质化以及健全征地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几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权利与汉族的普遍权利相比有许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在权利保障领域应给予其特殊的法律保障.从法律保障和少数民族权利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重要性,简单论述了我国法律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具体保障现状,并对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时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对策,以求从立法上和实践上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是政府机关在公开其拥有的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客体则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朱长根  刘娜 《科教文汇》2007,(7X):129-129,13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民受教育权是我国的一项宪法性权利。然而我国有关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法律规定却不完善,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很不健全,缺乏合适的救济途径,导致许多纠纷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立法上健全和完善对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受教育权利救济制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话语权是农民表达自身合法利益需求的权利,包括农民的信息知情权、发展决策权、管理参与权、分配监督权和平等诉求权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和实现农民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全胜 《软科学》2006,20(5):70-73
政府信息公开法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在我国当前的政府信息立法中,需要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在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利益不受损害,但又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尤其是防止行政机关借口国家秘密损害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可惜现实状况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觉得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这与当前各方面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不相符.怎样破解这一难题?转变思维,站在育人的高度,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角度开展专业课教学,是解决的新思路.提出教师应在育人的高度开展教学后,阐述了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角度开展专业课教学、育人,然后总结了教书育人中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优点,最后提供了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常遭侵害的现象,是社会和谐建设的一大障碍。因此,深究物业管理权的本质及其维护机理,于国于民都极为重要。就业主物业管理权的维护现状而言,由于业主民主管理与决策机制的不健全、政府有效监督的缺位与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发育不良,我国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利及其牵连的人格权等人身权受尽了“折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业主大会的民主制度与内在的权力制衡机制,以鼓励业主踊跃并有序保护物业管理权利;强化政府对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建设、指导、监督,以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阳 《科教文汇》2014,(14):210-211
随着信息论逐渐被应用于高校管理实践中,信息论的有序性与反馈性也成为探索高校教师权利救济路径的关键。就实践而言,在高校教师管理中还存在着教师申诉权难以保障及公力救济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有序传递、信息反馈机制等信息论视角来探索高校教师救济路径以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杨屹  杨乃定  纪尚革  魏四新 《软科学》2007,21(4):38-40,47
通过建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描述了农民建房救灾资金分配过程中政府与受灾农民就补助标准的各自出价行为,确定了人均补助标准的范围。以2003年陕西省华县受灾后农民建房救灾资金的分配为例证,核定了补助标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陈彦桦 《大众科技》2013,(6):321-323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通过新闻媒介与公众沟通的方式,也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更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确立,2003年"非典"事件成为关键转折,至今,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然深受公民与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尹文波 《科教文汇》2012,(15):207-20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也为武汉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政府以及企业单位在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现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单位用人制度,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张平成 《科教文汇》2012,(24):167-168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顶岗实习已作为职业教育中特色一环,加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使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明确企业权责,增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热情,本文就顶岗实习工伤救济,从学生与顶岗实习接收单位法律关系的视角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肖克 《科学与管理》2012,32(4):5-10
学界在给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相当关注的同时,却众说纷纭,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和范围都很难达成共识,而只有从伦理维度阐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从本质上把握了概念。"公共服务"的意涵来自于民众权利在先的公共权力责任伦理的中间层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之所以受到争议,根源于自由与理性的关系等深层次的政治哲学问题。而"均等化"的争论更多的是在"道德应得"与"权利应得"之间的选择不同,但基本的共识还是能够达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