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子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高难度动作进行了影片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踏跳的缓冲时相,重心持续上升,是获得起跳重心垂直速度的重要阶段;在蹬伸时相,踝与膝关节同时发力,且踝关节的伸展速度最快;在推手顶肩的同时,制动腿急振躯干促使动量矩的转移是完成推手动作技术的重要特征;在第2腾空动作过程中,各周所用时间不尽合理,提高第1周翻转速度是完成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目前我国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跳高选手起跳和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指标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损失率指标对成绩的影响最大;在助跑阶段,x方向的速度绝对值大小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能量基础和资本,起跳缓冲阶段以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降低为主导,为后面起跳蹬伸阶段运动员获得y方向上的最终垂直速度起过渡作用;在缓冲阶段,运动员所获得的垂直速度主要是由z方向降幅的速度转变过来的,向肌肉弹性势能转化的能量主要是以x方向的动能为主;而在蹬伸阶段,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指标仍然是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的降幅.再次减少z方向上速度绝对值对成绩提高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起跳阶段,整个起跳阶段所用的时间对成绩有影响,最大缓冲时间与蹬伸时间之间的比例要合理;在腾空阶段,起跳离地瞬间至踝最高点时间对成绩的影响最大,教练员要特别重视运动员膝关节、头、重心达到最高点的时机训练.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黄珊汕与钟杏萍2周类空翻动作触网期间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完成2周类空翻动作时压网深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黄珊汕纵向水平位移较大,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偏大是主要原因;蹬伸压网过早是钟杏萍的主要技术错误;起跳不充分、过早向后翻转是两人的共性技术错误;入网瞬间与入网最低点表现出明显的角度和速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高松、张民以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勾手跳动作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在缓冲阶段适当提高最低点重心的高度和在落冰阶段冰刀着冰方向趋于重心飞行位移方向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10名一级左右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1)支撑阶段支撑腿膝关节最小角出现在垂直支撑以后;重心水平速度在着地后逐渐下降,在垂直阶段之前达到最小,而后逐渐增大;(2)髋关节的运动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短跑水平,髋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支撑腿支撑阶段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应成为评定运动员短跑技术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分追求小腿的回摆速度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影像测量数据在击剑弓步技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影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佩剑运动员弓步技术特征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利用人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与位移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并较准确地划分弓步技术动作阶段,获得相关数据,掌握运动员各阶段的人体重心变化情况;利用前脚重心点位移与速度特征指标,可以分析"摆"、"伸"步法技术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膝关节角度指标,能对运动员站位高低,人体重心偏移进行诊断,并利用膝关节角度值变化,分析脚步摆动腿幅度,支撑腿用力等情况,判断弓步结束姿势的稳定性.应用影像测量数据简单易行,有助于对击剑运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技术诊断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和世界一些优秀选手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用国际先进的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我国运动员高松和张民完成后外点冰跳动作进行了解析,比较分析了他们和完成同样跳跃动作的国外优秀选手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结论为落冰时支撑腿角度较小,重心偏低,虽有利于稳定但不利于重心速度的缓冲;落冰缓冲阶段冰刀侧向受力过大,使滑行不圆滑。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20km比赛前8名运动员后半程中一个复步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后半程中,运用的是步长较短,步频较快的技术风格;腾空时间总体上处于犯规时限的下限,膝关节从着地瞬间直至垂直支撑面保持了可见的伸直状态,但在最后冲刺阶段,膝角出现了模糊伸直过程;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头顶位置上下起伏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这既与踝关节后蹬伸展离地时机偏早、用力动作不充分有关,也与着地瞬间摆动腿前摆后的前伸着地动作不够积极有关。在注意后蹬动作的同时,还应强化摆动腿积极的前摆着地动作。躯干倾角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左、右腿蹬伸用力不均衡造成身体重心左、右偏差较大的情况容易导致动作外观不稳定而被判罚技术犯规。我国运动员肩髋扭转角度较小是导致步长相对较短的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男子排球上步扣球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起跳动作的运动特征及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的相关因素,采用三维录像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四号位上步扣球起跳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上步扣球起跳动作可分为缓冲、等长制动和蹬伸三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占总起跳时间的比重是影响扣球起跳效果的关键因素;缓冲阶段人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蹬伸阶段的垂直位移是影响重心腾起高度的重要因素;在蹬伸时表现出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髋、膝、踝三关节依次加速蹬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D组难度的空翻连接面向助跑方向的空翻动作,目前并不多见。该动作技术要求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制动角和起跳角必须合理,才能保证有正确的重心腾空抛物线,从而保证后面连接动作的结构合理。连接前空翻的起跳,身体重心要在支撑点垂直面稍后,制动角为84.5度方能获得好的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第11届亚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步态和支撑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摄影的方法,采集了第11届亚运会7名男选手百米途中跑技术的12个指标,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洲运动员途中跑速为11.12米/秒,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②途中跑平均步幅为2.30米,步幅指数为1.315,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支撑阶段身体重心的水平位移值偏小,是原因之一;③单步时间的平均值是0.207秒,步频为4.84米/秒,步频指数是8.467,低于世界先进水平;④支撑阶段中的最大缓冲时相是踝、膝关节由退让到蹬伸的转换点,踝关节角在转换点前后的角速度比膝关节大一倍左右,两个关节的缓冲与蹬伸动作处在良好的同步状态。⑤亚运会选手在蹬离地面瞬间的蹬地角较小,是造成支撑与腾空时间比值大的技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跨栏跑项目的一些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分析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法,从起跨、攻栏和落地三个阶段对其技术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结合二维运动学分析总结各个参数对跨栏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准备起跨攻栏时,着地与过栏后着地两个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关系完全不同,起跨攻栏着地阶段,缓冲与蹬伸的时间比率为65%:35%,而着地阶段的缓冲与蹬伸时间比率为20%:80%。(2)腾空阶段,由于重心移动方向的改变,水平速度减小,垂直速度增大,跨栏运动员重心的水平速度会转换成垂直速度;过栏后,着地时间与着地缓冲时间应尽可能地缩短,以便在跨栏后减少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3)跨栏的效率也是由起跳攻栏角度、起跳和着地时脚与栏架距离的比例、腾空时间和跨栏的重心高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连续纵跳下落阶段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踝关节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方法:采用13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连续纵跳5次,以起跳时的重心高度作为标准,选取5次中最好成绩动作的下落阶段进行分析.运动过程中采集两侧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以及两侧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对所采集的两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优势侧踝关节的背屈方向和外旋方向上的角速度、垂直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非优势侧(P<0.05),但踝关节的其他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与优势侧相比,非优势侧可能在屈伸与外旋方向有较大的运动限制,而与非优势侧相比,优势侧在下落着地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及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起跳缓冲、蹬伸阶段摆动腿角速度和两大腿夹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者,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值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伦敦奥运会世界女子高低杠决赛选手的技术发展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女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成套动作的D分将接近7分,中外选手基本持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动作难度、动作连接、高低杠的换杠编排给选手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前三名的编排:俄罗斯的穆斯塔菲娜以短半径的回环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中国的何可欣以大回环单臂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英国的特维德尔的空翻接空翻连接为主;三人的成套动作代表了今后高低杠的发展方向,其中动感十足的欧洲选手的编排成为被推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施宝兴 《体育科研》2010,31(6):40-43
采用测力、高速录像及特殊的数据平滑处理方法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田径技术原理的探索。结果表明,支撑时期可以分为着地阶段和蹬伸阶段,蹬伸阶段可分前蹬,后蹬前段,后蹬后段。途中跑前蹬段是人体重心垂直方向向上加速的重要时刻,前蹬时下肢一定程度的垂直加速用力虽影响水平速度,但对提高垂直速度有积极意义,前蹬和后蹬前段是身体重心垂直向上加速运动的阶段。着地缓冲后的前蹬用力也是实现良好成绩的技术之一。途中跑着地和前蹬阶段失去的水平速度损失完全可以从后蹬中得到补充。着地点过近对前支撑阶段获得重要的垂直速度不利,支撑阶段离地前的20ms身体重心速度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前手翻是连接空翻与空翻动作之间的一个基本动作.由运动学分析证明了前手翻动作中的蹬摆腿,推手和翻转技术能够产生出较大的水平速度,通过制动起跳技术可以使水平速度快速转换,垂直速度迅速提高,从而保证了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空翻动作之间的连接速度。  相似文献   

19.
时目前我国3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进行同步研究发现,宋爱民存在腾空时间短、重心高、右脚着地早、上下肢扭紧差,最后用力阶段重心向投掷方向移动速度快、左右脚在垂直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力较大、力量的向前行较好;孙太凤缓冲时间较短、右腿蹬伸充分、垂直方向和向前的力量较大;李艳凤过渡阶段上下肢扭紧好、身体后倾角度大、右脚着地对地面冲击力大、左右方向的力较大、力量在左右腿之间移动幅度大、没有转化为向前或者垂直方向的力量,向前性差,蹬伸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不同时相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并与垂直速度增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蹬伸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略有回升,垂直速度保持增加的态势,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