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2.
短跑速度力量的主要理论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步长与步频、速度力量训练,以及训练的相关问题等方面概述了目前短跑领域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步长与步频是构成百米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在训练中,两者究竟以谁为侧重点,国内外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还有人认为步长与步频都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百米运动员跑的现实,我认为要使我国男、女百米成绩迅速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在继续保持和重视步频训练前提下,重点发展步长,特别是起跑后疾跑的步长。  相似文献   

4.
朱华 《体育师友》2003,(3):24-24
步长和步频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是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训练实践与经验,就步长、步频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5.
速度是由步长和步频决定的。从训练的角度看,步长更重要些,步长可以通过增加腿力量而加大,而步频先天性的因素多些,虽然通过训练,步频稍有提高,但这种改进也会引起步长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6.
根据少年短跑运动员生长发育和项目特点,探讨了以短跑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发展步长、步频、速度耐力,掌握跑的放松技能,心理训练,合理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7.
岳新坡 《中华武术》2005,(11):53-53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速度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在田径项目中没有良好的速度就不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这是每个教练员、运动员都清楚的问题。但是,如何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一般认为是提高步长或步频。许多教练员最初把重点放在提高步长上,结果造成步频下降,不但没有提高速度反而造成伤病。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更加复杂,训练不当会造成速度障碍或早衰。这里介绍提高步长和步频的方法,供体育工作者借鉴,这些方法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外体育工作者的证实。  相似文献   

8.
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固然是速度,而速度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只有通过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才能提高短跑成绩。在教学与训练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1.速度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训练1.1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训练。1.2听口令完成动作。1.3听令或听信号的快速反应练习。1.4不同时间间隔的起跑练习(1秒至数秒)。1.5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15秒)。1.6以提高步频为主的踏格跑,每格距小于正常步长(距离为30米)。1.7极限的各种形式高抬腿  相似文献   

10.
在短跑比赛中,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而跑动中的摆臂可起到调节步长和步频的作用,同时对维持身体平衡,增加两腿蹬摆力量,提高蹬摆速度,也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势在必行。其实上肢力量一直被短跑教练员所认可,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基层的兼职教练员对此重视的程度更为不足,以至造  相似文献   

11.
步长、步频是决定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用期性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频的高低、步长的大小。目前国内外对步长和步频问题存在着相对立的观点,有的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的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此不是探讨步长、步频谁对百米跑关系更为重要,仅试从我省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等项指标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分析当前我从省在短跑选材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步长与步频是影响短跑运动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对任何训练个体来说,步长或步频任何一方的非均衡(畸形)发展,是不可能获得跑速最大限度的提高的。在可塑性极强,体能、技术等影响跑速的各方面因素还远未提高到“极限”程度的业余短跑训练领域,会更易于通过提高和优化受训者的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而明显地提高跑速。因此在训练中,尤  相似文献   

13.
1、改进技术、提高专项能力训练初期,通过讲解、示范、看图像等手段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指出优点和缺点。训练方法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重点发展步频和步长。发展步频: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长、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百米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百米运动员的步长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长、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长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国超 《中华武术》2006,(12):10-12
短跑训练的科学原理提到,必须始终将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作为训练中心,必须以无氧代谢训练为主,并将发展步频和步长作为训练重点。农村学校的基层短跑训练,应深入了解这些原理,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训练。另外,农村学生接受训练的年限短、基础差、水平低,因此,在实际训练中要考虑这些情况,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以短跑训练的科学原理作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科学地开展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16.
了解运动员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数据以及变化的情况,是检查训练效果,分析运动员的特征,对比不同运动员之间的特点的一项重要依据。速度、步长、步频的函数图象,反映了速度、步长、步频的对应关系,和它们之间变化的规律。这种介绍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简易测定方法及对照表,函数图象的绘制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少年运动员在短跑专项技术训练中应首先侧重于加大跑的步长的能力和技术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一、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增大步长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频与步长。无论是保持步长加快步频,还是保持步频加大步长或两者同时提高,都能提高跑速,而这两者在训练中又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单纯通过提高步频来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存在的缺点。 1、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快速奔跑时所表现的步频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速度是跨栏跑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之一,有人称速度是跨栏跑的灵魂;由于栏间距离固定,全程跑步数基本一致,步长相差不明显,所以跨栏跑提高速度的主要途径是加快步频和身体过栏速度。  相似文献   

19.
发展跑速主要是步长和步频。步长靠下肢力量、腿部关节柔韧性,以及合理的技术动作来实现;步频是靠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协调性而得到。而途中跑是短跑教学的重点也是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因此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方法发展途中跑的步长和提高步频,提高跑的放松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跑的速度。在十多年的业余训练中,本人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总结一些练习方法以供同行参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元奇 《体育科学》2000,20(2):47-49
对7名跳远运动员采用标记跑进行了6个月的助跑训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助跑最后几步步长的稳定,明显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并且有利于加快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步频,提高助跑后10m的水平速度,从而导致跳远专项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