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能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准备出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说明对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已经不肤浅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让学生自己准备出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2.
袁亦成 《科学课》2009,(7):21-21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学生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如果实验材料准备不恰当,就会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学生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如果实验材料准备不恰当,就会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科学课程中,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科学实验,老师要应该准备充实的材料,提供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的平台,关注实验过程,把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实验材料要为目标服务小学生动手实验是为了获取证据,要使实验成功,实验材料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材料的选择是否科学,往往关系到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我在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照教材要求准备了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作出种种假设,设计实验或按教材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仪器、设备及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发生的现象与变化,思索其中的因果关系,经历一番科学实践探究过程得出科学的结论,是科学课教学的核心。笔者就目前课改探究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1探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一、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7.
陈伟平 《小学生》2013,(2):67-68
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它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追求探究活动的有序性、探究结果的有效性、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事实上,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实验难度差异和材料准备上的差异,很多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其实学生是在乱做、乱玩,学生思维却并没有展开真正的探究,科学探究表象化、形式化。一、探究活动启动前的准备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不只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准备实验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也是一种无形的学习。科学课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课题,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二是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三是进行观察、调查,获取数据、现象等。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许志祥 《科学课》2008,(2):60-60
小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不只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准备实验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也是一种无形的学习。科学课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课题,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二是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三是进行观察、调查,获取数据、现象等。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主旋律。高效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精心准备,科学使用有结构的、典型的材料。在我们当前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们虽为材料费尽心思,甚至殚精竭虑,可是在实践中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材料利用的不充分、材料选择的无结构、材料使用过早呈现、材料课前不检测、材料整理不及时等都将成为形成有序课堂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生成科学概念的绊脚石。学会如何科学取材、选材、用材是提高科学课堂探究有效牲,构建、生成科学概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科学课堂中材料准备、选择与使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材料的准备影响着实验的成败,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好,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亲近科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学生的分组活动贯穿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始终,而分组活动开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探究材料的设计和改进。但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对材料的准备到学生动脑  相似文献   

13.
洪少平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246-246,250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实验探究无序性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小学科学课实验探究有序性的提高途径,包括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构建材料结构;合理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中合理分组,为有序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切身感受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真实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参与材料准备的过程.提供探究的条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让其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和乐于探究。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是每位科学教师组织每次科学探究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虽认真备了课、精心准备了实验器材,在实际探究时却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精心备了课、全力准备了材料,换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低效?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生正确建构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技能的主要依靠.目前,常态科学课中的探究材料还存在准备不恰当、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出示时机、使用意义、整理归类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科学探究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兰本达说:“材料对帮助孩子们观察世界,对发展孩子们的关于方法的概念,对发展孩子们所发现的事实间互相关联的概念,都很重要。”探究材料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对探究材料的操作和思考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大部分都配有概念建构的材料模板,一线教师几乎无需动脑只需辛勤准备就行。但有些教学内容是无法准备探究材料的,只有采取资料分析、视频播放等方法,通过接受式发现学习法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找拱形》一课中没有那么幸运,学生不依不饶地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完成概念建构,在学生的“强迫”下,在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下,还真找到了该课的探究材料。一、基于预设—计划中的“按部就班” [案例现场]哇13个乒乓球有这么大的承受力呀!老师,我们把4个凳子都放上去了,乒乓球还没有趴呢……老师,我要站上去……太神了!太不可置信了!……这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第四课《找拱形》的教学环节,当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厚薄软硬后,猜测3个乒乓球可以承受20或40本书甚至100本书时,已经不敢再想了。当学生用凳子作支撑面,叠加全部的课本、作业本乃至自己的座凳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人震惊的实验场景建构了圆顶形的第一个特点—圆顶形有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主要是以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而科学探究材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探究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材料不仅仅是科学仪器室中那些配备齐全的各种实验器材.还包括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科学活动素材,这些都是重要的科学教学资源,我们要积极开发、善于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让科学探究活动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19.
优化科学教学,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靠外部灌输得到,它需要学生亲自动脑,亲自实践,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一是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二是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三是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四是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五是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探究性课程,而探究往往难以脱离实验.实验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材料准备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合理的、具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好比"米",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在科学课中,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分,才能有助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乐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若忽视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探究活动就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得不到发展,到头来再"巧"的科学教师也会变得"不巧".鉴于此,针对目前科学实验材料准备的现状,我提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材料准备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