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溪边到庄坑小学这五里的崎岖山路上,一位山村女教师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整整走了二十多个春秋。同事们说:“她是新长征干部”,乡村们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先生”。她就是婺源县赋春镇庄坑小学校长,江西省优秀复式教师戴春莲。(一)1977年,戴春莲高中毕业,背负着“我一定要回家乡当一名教师”的承诺,毅然地扑向了大山的怀抱。庄坑小学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窝窝里。生源少,成班率低,一个教师在一个复式班上同时要教二至三个年级。戴老师一走进课堂就面临着二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的复式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  相似文献   

2.
吴昊辰 《教育》2006,(9):36-37
两度辍学,使她不忍心看到弟妹再经受失学的痛苦,三倍于代课教师的工资,也没能留住她迈向山村讲台的脚步。正是这样一位连初中学业都没有完成的农家女,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独自撑起了一座“巴掌小学”。而她自己,不但通过努力取得了大专文凭,更因为优秀的业绩被破格转正,由一名代课教师,成为了如今的学校骨干。  相似文献   

3.
园梦黄土地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主任医师李景英,主动到陕西一个贫困山村小学做教师。她说,她要圆母亲、圆自己的教师梦——从西安驱车160余公里赶到位于蒲城县山区的富源小学时,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在校长办公室,当教师们听说记者是来采访她的事迹时,一个个显得异常激动。他们说:李景英老师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同位素科的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也是我国核医学骨科领域颇有影响的专家之一,她能主动到我们这个山村小学当义务教师,实在是全村100多名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认真整理手中厚厚的一叠采访手记时,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将杨卫平——一位平凡但很特别的青年女教师的真实个性、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内心呈现给读者。当教师、做班主任,当年对杨卫平来说,也许不是惟一的选择,选择后却成为自己无怨无悔的钟爱。从教16年来,她曾先后在山村小学、县城小学、市重点中学任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而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她做了16 年的班主任。虽说是一员“老兵”,其实她还很年轻,然而岁月在她的面庞上过早地印下了沧桑和憔悴。不知不觉间,当年那位17岁的少女已经将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山村小学里,一天,唐娜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比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也跟学生一样写。  相似文献   

6.
别急,孩子     
近30年的光阴一转眼就过去了。想起她的时候,她的那句“别急,孩子”的口头禅总是让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阵温暖。也是因为她,我每每想起童年时就总是禁不住微笑。她就是我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张瑜。那时,她30多岁的样子,是我们那所偏远山村小学里罕有的几位公办教师之一。学校,其实是一所祠堂,她就住在祠堂右边的厢房里。夏天的课间,我们经常一窝蜂地跑到她的小厨房里,喝她泡好的绿豆水。口渴是一半的理由,还有一半的理由是想听她那用柔和的、如同天籁般的普通话,带着一份从容轻轻地呵斥我们“:别急,孩子!”因为在山村孩子的心里,她那优雅的举…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霞浦县偏远山村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兰少玲于2000年10月中旬前往江苏省金湖市参加国际复式教学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并参加该会举办的全国复式教学说课竞赛,荣获一等奖。(在此之前,她曾获省、地、县复式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返校时,迎候她的是“给你一个惊讶”:两天前在职称晋级评选会上她名落孙山。事实就是这样的,她去参加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3,(16):2
在北流市六麻镇大山之中的一所小学,有一位女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大山,与孩子为伴,给山村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被誉为"广西最美山村女教师"的六麻镇上合村水表分校老师黄业珍。上合小学水表分校是六麻镇最偏僻的教学点之一。黄业珍的父亲从水  相似文献   

9.
两度辍学,使她不忍心看到弟妹再经受失学的痛苦,三倍于代课教师的工资,也没能留住她迈向山村讲台的脚步。正是这样一位连初中学业都没有完成的农家女,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独自撑起了一座“巴掌小学”。而她自己,不但通过努力取得了大专文凭,更因为优秀的业绩被破格转  相似文献   

10.
黄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贫困山区的小学教师。她1985年高中毕业后,就在文地镇青河村任小学代课教师。13年来,她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在教坛上摸爬滚打,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血,用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心,奏响了一曲动听的山村女教师之歌,展现了山村女教师的风采。爱校...  相似文献   

11.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女教师30多岁,有些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个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如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电影《凤凰琴》的影响,为影片中美丽善良的山村女教师而感动,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在这里,她受到  相似文献   

12.
龚跃虎 《湖南教育》2013,(10):19-19
在湘西北的莽莽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师: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扎根山村学校29载。在她的手上,一座现代化的小学拔地而起,一群群山里娃走出了闭塞的大山。她就是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  相似文献   

13.
人物     
《福建教育》2013,(10):7-7
三名“85后”乐当深山“孩子王”在位于福州市罗源县最偏远山村的霍口东宅小学,3名“85后”教师——黄丽梅、林清、黄美容,2009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来到这里。他们把快乐和爱心带给孩子,乐当“孩子王”;面对家庭、婚姻等个人问题,他们咬咬牙,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14.
她去了。在大足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里,一个普通的病休教师司坤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去了,怀着未酬的心愿去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眷恋之情去了……  相似文献   

15.
她,欣长窈窕的身材,一双富有神采的大眼睛闪着聪慧的光芒,美丽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她就是长沙市长铁一中学生何菁。只要提及何菁的名字,认识她的人无不夸她:“人长得漂亮,学习成绩又好,舞跳得更棒!”何菁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充满书香的家庭给了她良好的成长环境。聪慧活泼的她从小就对各类艺术感兴趣。菁菁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她陪同学去报考小杜鹃艺术团。因为那位同学太紧张,主考老师便要菁菁陪她一起跳,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报考的菁菁被录取了,她的那位同学却名落孙山。菁菁第一天到小杜鹃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寒贫困山村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回顾26年来的山村从教实践,深深体会到,山村里的教师难,而育人更难,当好班主任同样难。作为一名山村里的小学班主任,我常常思考该如何把自己的工作与山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呢?多年的从教实践证明,要把山村里的教育工作搞好,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基础,这是教师神圣的义务,同时也是山村教师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彬 《天津教育》2011,(12):35-3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来到了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见到了同样“阳光”的王媛老师,她谦和的谈吐、儒雅的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媛199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任语文教师。现任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及学科组组长工作,同时她还是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天津市小学语文学会成员、天津市教育心理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山高坡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于盘小学的山村小学。1988年3月28日,我主动请缨,背着铺盖卷,撇家舍业来到这里。从此,我成了这所学校惟一的一名“校长”兼教师。当时我教的学生只有13个,分三个年级,一个教学班。我在于盘小学任教的15年中,与山里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总是这样想:“山村不能没有学校,学校不能没有教师,祖国的教育事业不能有被人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介绍小琪(化名),14岁,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她出生在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父母对年幼的弟弟宠爱有加,对她则不闻不问,从小只有爷爷施舍些怜爱给她。小学时曾因为长相丑、脾气臭被称作“极品”。原以为上了初中后,能摆脱小学时的噩梦,结交一些新朋友。可开学没多久,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就把小琪的绰号以及绰号来由告诉了全班同学,弄得大家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她,只要有人跟小琪走近些,就会连带被嘲笑。小琪为此难过了很久,最初她只是默默地忍受,后来就反唇相讥,并且不再相信任何人,用她的话说就是“所有人都针对我,都在说我坏话,我恨他们”。  相似文献   

20.
朋友 沈峰     
焦晓骏 《教育家》2004,(7):48-49
认识沈峰是在2002年夏天的一次教材培训会上。尽管曾当过十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对沈峰这个名字却几乎一无所知,倒是她总是笑呵呵的圆脸蛋和风趣幽默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位1985年始执教鞭的女孩在“圈内”颇有些名头——首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第一名获得者、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像所有的成功人士一样,沈峰还有一大堆荣誉称号:“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