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神品妙构”和独具魅力的小说之一,也是一部现代家庭伦理悲剧。该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着力从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来挖掘造成本德伦一家悲剧的根源,进而来探寻南北内战后,在社会转型新旧文化冲突的大背景环境下,福克纳本人的伦理道德期望。  相似文献   

2.
赵雪  黄开红 《海外英语》2014,(18):227-228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神品妙构"和独具魅力的小说之一,也是一部现代家庭伦理悲剧。该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着力从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来挖掘造成本德伦一家悲剧的根源,进而来探寻南北内战后,在社会转型新旧文化冲突的大背景环境下,福克纳本人的伦理道德期望。  相似文献   

3.
《爱与尘》是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早期杰作,讲述了黑白种族之间的爱情悲剧。在种族主义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爱情触犯了最严厉的伦理禁忌,敢于违背这一禁忌的人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伦理困境,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悲剧发生的伦理环境、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违背有关种族之间交往原则的伦理禁忌所导致的伦理惩罚。本文认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书写,盖恩斯鞭挞了这种禁锢人性的不合理的伦理规则,并指出了其对黑白种族双方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的经典剧作《悲悼》三部曲讲述了一场家庭伦理悲剧,阐明了违反伦理禁忌的严重性和遵守伦理秩序的重要性.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为切入点解读这部作品,剖析主人公莱维妮亚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可以看出,莱维妮亚的悲剧本质上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5.
《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该小说的伦理意义,为重估其文学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主要观点:在父权制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双重压迫下,主人公埃德娜陷入伦理困境中,经历了"叛逆—顺从—挣扎—超越"的心路历程,最终在自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觉醒》是一出伦理悲剧,是肖班对美国19世纪末的女性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相似文献   

6.
《萨勒姆的女巫》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在一个小镇上关于女巫的一系列悲剧事件,试从伦理结和伦理环境的角度对艾比盖尔进行分析。从伦理结的角度可知艾比盖尔的伦理选择所促成的伦理矛盾推动了整个戏剧的发展,也成为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艾比盖尔的伦理选择,就伦理环境的社会性和宗教性而言,将从作者预设的创作时的社会伦理环境和宗教伦理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可知艾比盖尔的悲剧不仅是她本人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是共时和历时双重伦理环境下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刘兰芝所面临的伦理环境和伦理选择困境,表现出封建伦理环境对伦理个体的束缚与压迫。作品揭示出刘兰芝伦理悲剧的深层根源在于伦理环境与伦理个体发展诉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冲突,警示人们应该重新思考伦理环境与伦理个体的应然关系,以良好的伦理环境促进伦理个体的发展,以伦理个体的努力创建良好的伦理环境,实现伦理个体发展与外在伦理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岳铁艳 《海外英语》2012,(13):190-191
通过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解读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美国的悲剧》中两性关系悲剧背后的伦理及道德原因,揭示了工业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对物质、金钱、享乐及性的极度渴望与追求下伦理与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 ,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 ,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从伦理批评角度审视《宠儿》中塞丝的杀婴行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阐释空间和多重的意义,从而深化对这一悲剧的理解。塞錾杀子的行为虽然是出于母爱,但严重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规范,是人性伦理倒退的表现。塞丝杀子不仅剥夺了女儿的生存权、而且也使女儿丧失了反抗、逃跑、斗争的机会,其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从悲剧发生的社会背景、黑白种族文化关系分析,塞丝的杀子悲剧是奴隶社会灭绝人性的悲剧,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伦理悲剧,也是白人人性丧失与文明倒退的文化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毕飞宇的小说《雨天的棉花糖》中,强大的社会压力、单一的文化价值取向使主人公红豆未能实现自我伦理身份的确证而选择在挣扎中放弃生命。在个体生命与社会意识的冲突中,人物所面临的伦理选择和伦理困境以及最终难逃的伦理悲剧,共同塑造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和次女在畸形爱情中的伦理选择既违背女儿身份的天良,也破坏了夫妻纲常,更破坏了国家治理的政治规矩。三女儿值得同情,也值得憎恨,其女人身份使其选择爱丈夫也爱父亲,其女儿身份又让她替父报仇,然而她忽略了国家伦理身份,带领法国军队到英国作战,犯下了入侵的错误。莎士比亚这部悲剧令人深思,对后世产生不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悲剧,文章认为更是伦理悲剧,从伦理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能抓住其悲剧的实质。在其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无一例外地将主人公置于各种伦理困境中,进而探讨人生的伦理问题,并对人类和人生进行了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类和人生作出的悲观结论源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对人类心灵的腐蚀及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檀香刑》风格瑰异,语言恣睢,文中艺术般的酷刑描写更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从酷刑的细节描写为切入点,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视角,结合主要人物形象对作品进行伦理价值透视,着重从审丑美学中的荒诞伦理,异化悖谬的虚无伦理和"反英雄"的悲剧伦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莫言在艺术世界中所做的伦理价值判断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由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较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该理论主张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立场和最终目的是发现文学的伦理价值。吉本芭娜娜在短篇小说《白河夜船》中,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及丰富的情绪,描写了日本当代都市女性在伦理环境中的困惑、选择、陷入的伦理困境以及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主人公在陷入痛苦深渊后,凭着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苏醒重生。芭娜娜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人其实是不容易被摧垮"的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潮起以后,对于性伦理性道德的关注一直是五四启蒙阵营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中始终伴随着对于现代“性”的构建。但在性伦理问题上,理论倡导与文学表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冯沅君、庐隐、郁达夫和丁玲等在性伦理上的暧昧态度正映现了五四伦理革命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任辉 《华章》2008,(17)
根据社会伦理的存在形态,道德可以分为世俗伦理、宗教伦理和理性伦理三种,各有不同的存在特征,分别对应一定的社会生活结构和人类群体;这三种伦理之间泾渭分明,几乎难以逾越或者融合.这在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救赎"是基督教所独有的宗教伦理观念,欧美文学对此多有表达.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文学主题就显得孤独和单薄,迟子建的<夜行船>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8.
南朝文学兄弟伦理的重要特征是家族血缘一致认同下的笃爱和睦;南朝文学朋友伦理的主要特征是“情谊”的普遍高扬,“侠义”的严重弱化。笔者并试图对以上伦理意蕴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生动再现了一幅美国少女在社会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图景。以长腿为首的主人公们置身在各种伦理身份混乱的环境下,面临着个人道德选择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纠缠在伦理意识的觉醒与丧失中,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她们的悲剧实际上也是一出伦理悲剧,作者以此呼吁大众给予弱者人文的关怀,呼吁社会应建构良好的伦理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