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 )P2 9[实验2 - 4]实验时有如下问题 :①钠球无规则运动时易吸附于瓶壁甚至熔化瓶壁而射出 ;②挤瘪的塑料瓶有时难复原 ;③橡皮塞有时被顶出 ;④引爆氢气时有时产生较响的爆鸣声 ,甚至炸破塑料瓶。改进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钠块要用大头钉固定且紧贴橡胶塞。②滴有酚酞的水从漏斗口注入。先打开止水阀以利排空气 ,反应开始后 ,关闭止水阀。2 电泳现象改进实验方法如下 :将新制得的胶体经过纯化和老化处理后 ,小心注入电导率相同的导电液后既能形成清晰的界面 ,…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实验 2 - 4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检验”的材料 ,采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塑料瓶 ,如图。此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法虽然突出了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灌输给学生“开动脑筋 ,到生活中广泛收集实验材料 ,为我实验所用”的思想 ,但忽略了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笔者认为这个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隐患 :(1)塑料瓶熔点低 ,不能做高温反应容器。实验中因钠与水反应的剧烈放热 ,使金属钠很快熔化而脱离大头针 ,浮到瓶子上方的水面在不停地游动。无序快速运动中的钠球接触塑料瓶壁时 ,会熔化塑料瓶壁 ,钠球就极有可能喷射而…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1册)第29面[实验2-4]中存在下列3个问题:第一,塑料瓶的体积未确定,易产生两种不安全结果,一是引爆氢气时会产生较响的爆鸣声,甚至炸破塑料瓶;一是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超过塑料瓶体积的1/4时,会将橡皮塞顶出。假如一粒黄豆体积约0.25cm^3,那么,一块黄豆粒大的钠重约0.24g,跟水反应可生成氢气约117mL(标况下)。若用1.25L塑料瓶(如雪碧饮料瓶)和一块黄豆大的钠实验时,挤瘪其瓶体积的1/4,约为313mL,可被产生的氢气鼓起117mL,还剩下196mL将在去像皮塞时被吸入的空气鼓起,  相似文献   

4.
1 钠和水反应的三种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见图1—(1)。 ①实验操作:将一个无色透明盛饮料用的塑料瓶,从1/3处切开,在瓶嘴塞上带玻璃珠的尖嘴玻管的胶塞。将一块已刮去表面氧化膜的钠包在一张多孔的铝箔纸内,放入水中,迅速用装满水的无底胶瓶罩住钠粒。待反应完全后,检验气体,做有关氢气的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第十五课《反冲卜课中,有一个自制水的反冲实验装置:用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下部沿同一方向斜着扎6个等距的小孔,用线挂在支架上,实验时,往瓶里倒满水,会看到水从6个小孔朝一个方向喷出,同时瓶子朝相反方向转动。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水喷不远,瓶子转动得慢,或转动不平稳,悬挂瓶子的线绳扭力使瓶子转不动等问题,为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1.实验用的塑料瓶要有一定高度,瓶子越高,水压越大,水喷得越远。2.小孔要尽量扎在瓶壁的下部,这样水压…  相似文献   

6.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新方法湖北咸宁医学院(437100)刘金雄取一透明塑料瓶(废饮料瓶),并配合适的橡皮塞(木塞也可),备大头针一枚。实验时先将塑料瓶装水,但不要装满,使未满部分的容积约为30ml,向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取绿豆大小的钠块(约0.05...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教材第七册《反冲》一课的第一个实验,原设计的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的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扎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洞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用线悬起,然后向瓶内倒水,观察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到水从瓶周围的孔斜着喷出,塑料瓶转动起来,转动的方向与水喷出的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8.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大塑料瓶,在瓶壁下部用粗锥沿一个方向斜扎6个等距离的洞,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水后,观察瓶子产生的反冲现象。  相似文献   

9.
/———、卜~卅譬;i萄/ ÷\厶蠲,f/ 、\(、\。铡鬻实验材jI{ll 空塑料瓶、药用滴管(图1)。鬻实验边程 1.给塑料瓶加水到瓶肩,瓶颈部分是空的。滴管里也吸进—部分水(图2)。 2.把滴管放入瓶中,滴管会像鱼漂一样浮在水面上,把塑料瓶的盖子拧紧(图3)。 3.抓住瓶子并用力挤压,滴管  相似文献   

10.
滴水转瓶     
一、实验材料与工具:大塑料瓶一个、饮料吸管4根、细线一段、剪刀、锥子、胶带。二、实验方法:⒈大塑料瓶剪去上部分,如图一。⒉靠塑料瓶底部,用锥子钻出4个等距离孔,如图二。⒊将饮料管剪成5厘米~6厘米长4根,按同一方向斜插入4个孔中,用胶带封闭固定饮料管,如图三。⒋在大塑料瓶上边等距离钻3个小孔,穿入细线,如图三。⒌将大瓶中灌满水,塑料瓶就按同一方向喷水旋转。三、实验原理:由于重力作用,水由饮料管喷出。又因饮料管按同一方向斜插入大瓶中,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大瓶便旋转起来了。滴水转瓶@蒋金燕!江苏 @陆…  相似文献   

11.
材料准备: 空塑料瓶(可乐或雪碧的大塑料瓶)、药用滴管、水。 实验过程: 1.给塑料瓶加水,至瓶肩,瓶颈部分是空的。 2.滴管里吸进大约2/3的水。 3.滴管放入瓶中,滴管的头部像鱼漂一样浮在水面,然后 给塑料瓶盖上盖子并拧紧(如图1)。  相似文献   

12.
我采取下列措施 ,对钠与水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1 在橡胶塞上打一个小孔 ,插一根尖嘴导管和一根大头针。用其塞紧装满液体的塑料瓶 ,倒置时 ,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瓶中的液体不会流出。当橡胶塞上大头针扎有金属钠时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将瓶中液体压出。此法基本不存在生成的气体体积、压强与塑料瓶的容积、复原压强的估算矛盾 ,不需挤瘪塑料瓶 ,瓶子中液体的量可准确控制。将压出的液体直接注入量筒中 ,还可定量计算出氢气体积、金属钠的质量。图 12 瓶内尖嘴细导管伸出橡胶塞约 1cm。胶塞上固定的大头针伸出约 0 5cm ,使扎起的金属…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材第九册《反冲》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反冲现象,建立初步的“反冲”概念,了解反冲的应用。如何增强实验,使现象更加明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材中所列的水和气体的两个实验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教材中的实验1要求在一个高塑料瓶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钻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及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然后用四根线吊挂在支架上。这样做,可能导致现象不够明显或失败。原因一是塑料瓶壁较薄,洞难以斜扎;二是6个洞成对称,如果洞又扎得不够斜,会产生力的抵消作用,使瓶居中不转;三是用4根线吊挂,即使起初旋转,但到一…  相似文献   

14.
化学新教材在《碱金属》一章中设计了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及检验气体的演示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塑料瓶中加入 3/4体积的水 ,用手挤压塑料瓶 ,使水面上升 ,排出空气。然后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 ,用针扎住一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 ,倒置 ,并不断摇动塑料瓶。待反应完成后 ,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 ,取下塞子 ,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 ,并将瓶口移近火焰 ,检验钠与反应产生的气体。事实上 ,按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不太理想。一是钠与水的量不好把握。若钠较多 ,则产生的气体会使瓶塞冲出 ,瓶内的液体四处…  相似文献   

15.
李振琦 《化学教学》2006,(12):11-11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一册,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化合而爆炸的实验如下,把新收集到的一塑料瓶C12和一塑料瓶H2口对口地放置,抽去瓶口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H2和Cl2充分混合。取一瓶混合气体,用塑料片盖好,在距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课上新制大量H2和Cl2操作不便;不能产生连续爆炸来满足学生的要求;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对学生眼睛刺激很强。为避免上述缺点,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室每年要消耗很多药品,药品用完后,瓶子就丢弃了,很是浪费。后来经反复摸索,我发现有许多塑料药品瓶经改造后,可制成多种实验用品。现介绍如下。1自制塑料洗瓶如图1,选择瓶口直径较小、塑料较软的圆柱形塑料瓶,然后找一个与瓶口直径相适应的橡皮塞和一根玻管,把玻管一端拉成尖嘴,在距尖嘴8cm处将其弯成60°角,这个60°角另一边的长度略小于塑料瓶的高度,最后把橡皮塞中间打一个孔,插入制好的弯管,一起塞入瓶子,这样塑料洗瓶就制好了。2自制新式漏斗在学生实验中,常常需要将大瓶的固体试剂分装到较小的广口瓶…  相似文献   

17.
浮沉子是学生学习浮力时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塑料可乐瓶中倒悬的小玻璃瓶称为浮沉子。当用力捏可乐瓶时,浮沉子下沉,当松手后,浮沉子又会上浮,直到漂浮于可乐瓶中水面为止。似乎手压塑料瓶时,浮沉子就下沉;手松以后,浮沉子就上浮。实际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瓶射铅笔     
实验材料:小瓶口的塑料矿泉水瓶一个,小气球一个,铅笔一支。实验步骤: 1.在离塑料瓶底部不远的瓶壁上钻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小孔。再将一只小气球塞入瓶内,把它的吹气口留在瓶外,反套在瓶口上(图1)。  相似文献   

19.
金属与水的反应照教材的装置和方法去做,往往效果不好。首先空塑料瓶盛3/4的水,用手挤压瓶子,排出的是一部分空气,塑料瓶中的空气不能排尽。在此瓶中制取的气体是空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取下塞子,很快用手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迅速移近火焰,可能听到的是尖鸣声,甚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根本看不到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现象。笔者就地取材,改进和更新此实验装置,经多次试验,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如加采用,定保此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品 :长、短小蜡烛各一支 ,大口塑料瓶一个 (可将大可乐瓶去掉瓶口后使用 )  实验操作 :在桌面上分别点燃两支长短不同的小蜡烛 ,然后将大口瓶罩在蜡烛上 (如右图 ) .观察哪一支蜡烛先熄灭 ?想一想 ,为什么 ?家庭小实验哪一支蜡烛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