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功能;正确认识高校德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道德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教师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要禁锢…  相似文献   

4.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保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 ,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 ,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 ,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  相似文献   

5.
在中职校推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尊严与人格、人的需求满足,强化服务意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6.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新德育观念;立足于人的需要,全面审视德育的功能;立足于人的现实性,发展德育目标和内容;立足于人的实践性,改进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德育创新也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中坚力量,应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是指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凸现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明确了高校德育的目的更主要的在于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进而提升其生命价值,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德育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应该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工作中尊重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完善,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在构建现代德育体系中实现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孙明福 《职教论坛》2005,(3X):44-47
以人为本德育就是在肯定、尊重人的自尊和权利基础上时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具备有科学的发展观.要关照德育主体.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德育体制和具有服务人的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要注意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人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