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言规范化的问题,从“主持人”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开始就有争议。今天,主持人理论研究得到了拓展与深化,但有一种现象发人深思:即主持人语言规范化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反而有越来越被人们淡化和忽视的趋势。我们认为:在所谓“语言生活化”、“个性第一”等说法的掩盖下,不要语言规范化的观点已大行其道。这已经给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队伍的业务建设和评判标准带来了从观念到实践的混乱,应该是到了当头棒喝、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考察当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现状,仍存在大量的语用混乱、语用失范的现象:一、语用选择呈现低俗化趋势在一些地方台,有的节目主持人喜欢嗲声嗲气地用港台腔说话,一些主持人语调油滑,充斥低级趣味的调侃,抓住一个话题胡吹乱扯,随意发挥。虽然词汇的变化体现语言发展,但现在一些主持人对社会上出现的新语汇不作分析,不作取舍,甚至热衷于用那些反映某些落后意识的词汇。当我们在节目中听到诸如“款爷”、“小蜜”、“富姐”、“老公”、“大腕”、“二把刀”、“土老冒”、“发了”、“酷毙了”等流行语汇时,我们对大众传播媒介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如此导向感到惊讶,对主持人语言的质量和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3.
董凯云 《视听纵横》2006,(2):110-110
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播音员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是在大多数的县级台,由于台小人少,人员编制、节目安排等原因,需要的是一人身兼多职、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万精油”式的人才,各项业务都能拿得起干得上。这样,台里的播音员自然成了业务的多面手。一名播音员可以是新闻主播,又是晚会节目主持人,既是广播主持人,又兼电视播音员,同时涉及采、写、编、摄等各项新闻业务。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县级台播音员需潜心学习,日积月累、处变不惊、灵活应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播音员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4.
播音员与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播音员采用的是宣读式、播讲式的播音方式;主持人则多采用谈话式的交流式,她是用活生生的生活语言与听众一时一、面时面地交谈。由于播音员熟悉新闻业务,因此由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成为目前县级台选拔培养主持人最简便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语言艺术上有其相通之处,即都是通过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5.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雷·伯威泰尔的研究说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常有声语言(说话)占35%,无声语言(形体)占65%。而处于观众目光焦点的主持人则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仅需要观众理解他的有声语言,更精彩的是要让观众体味他的无声语言,并让观众能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理解这种信号,可能的话使观众从他的形体语言中领悟到一些无法言传的微妙情感。对于主持人来说,每一次主持都无啻于“写”一篇“文章”,用形体展示来  相似文献   

6.
谈谈节目主持人的“记者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主持人有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即:最高层次,集采编播乃至策划于一体的主导型节目主持人:中等层次,集编播合一的参与型节目主持人;初等层次,单纯主播的单一型节目主持人。这种划分实际上就是以主持人在节目中是否参与,参与程度,是否拥有“记者素质”来划分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记者素质”就是对节目的策划能力以及采编的能力。一、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广播电视媒体决定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是传者与受者的  相似文献   

7.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主持人”在西方国家广播电视节目里的普遍出现大概是在50年代。我国在1981年元旦,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采用主持人形式,办起由徐曼主持的对台湾广播节目“空中之友”。同年4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由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节目。随之,四川、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太原等省市广播电台都办起了主持人节目。从那时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几乎所有省、市电台乃至县级电台、广播站都办起了主持人节目。这些节目的主持形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是采、编、播合一(有个别地方主持人将传音控制任务也担当起来,称为采、编、播、控合一)。主持人集采、编、播(控)于一身,既是记者、编辑,又是播讲者。从节目主题确定、采访、写稿,编排制作节目、直到播讲都是同一个人,其他人员则作为他的助手。这是节目主持人的高级形式。从全国范围看。采用这种节目主持人形式还为  相似文献   

8.
严焱 《新闻传播》2009,(12):57-57
我们都知道,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的人,主持人就像一座桥梁和纽带,是节目的中心和灵魂。那么,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达到形象、业务能力等基本要求之外,把握好“自我心态”关也尤为关键,因为语言是心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主持人的心态能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主持人的好坏、水平往往直接影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甚至决定一个节目的存亡。  相似文献   

9.
在广播电视节自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主持人的传播者一方和作为受众的接受者一方的“言语”活动是值得重视和应该下大力气来加以研讨的,这样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有利于节目主持人运用“言语”传播新信息的效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位年轻的语言学者明确指出:“言语与语言是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服务于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所产生的结果、成品。”(李军华《口才学》),主持人的说话表达和受众的听话领悟都是对语言的运用,换一句话说则都是“言语”活动。节目主持人既然是从事公开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持人队伍也得到壮大和提高.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正成为界内和一些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提高主持人水平成为提高节目品位、质量的关键.下面我们想就主持人的自我修养谈几点认识.一、反对“泛素质”论,加深语言功力“素质”这两个字恐怕是谈论主持人时用得最多的字眼了,以至于每当有业务讨论或评价主持人时言必称“素质”。然而,要求一个主持人具备的素质却是那么多: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新闻业务素质、理论政策素质、法律法规素质、文学素质、哲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弄清楚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个性与客观要求有机地协调、融合,最终形成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特色,有利于克服弊端,使播音和节目主持语言更加纯洁和规范。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的对立统一关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一个群体的人格总和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独特个性的有机融合,是客观的“非我”与播音员、主持人主观“自我”的有机融合。“非我”体现于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断地“自我”突破、超越之中,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自我”是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减少和缩…  相似文献   

12.
一、 应具备专业知识有人说电视专栏节目要突出一个“专”字,专栏节目主持人也要突出一个“专”字,我赞成这个提法。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报道中的记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把栏目主持人叫做“明线交流”,把记者叫做“暗线交流”。因为记者更多的是从现场挖掘新闻的不可知部分,他并不直接面对观众,而是让观众随着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进入特定情景。而栏目主持人是栏目形象的一部分,不仅需要协调栏目内容的各部分,将内容串联起来,使栏目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通过语言、体态,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这种交流的特点是要有强烈的观…  相似文献   

13.
程悦 《记者摇篮》2009,(7):119-119
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无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走进千家万户,叩开受众的心扉,或娓娓道来,或轻松活泼.或充满智慧,或妙趣横生。那么什么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呢?词典上解释“风格”说:“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由此可见,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就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在表述和形式上的直接表现。那么,主持人都有哪些语言风格呢?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是人类交往中非语言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主持人的体态语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相匹配共同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那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1997,(6)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广电部《播音员主持人上岗暂行规定》,结合江苏的实际,省厅于1997年9月提出实施意见: 一、全省县级(含县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持证上岗工作由省  相似文献   

16.
梁庆婷  孙卉 《新闻界》2006,(2):85-86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约翰·甘柏兹在《会话策略》中强调,会话人(主持人)在会话时应具有“语言韵律”,能“在不同的感知层面造成不同的语音感知效果。”①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一种规范化、审美化的口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在语法上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语义上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还要具备良好的口语韵律,能给受众以审美的愉悦享受。我们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口语韵律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形态的优美电视和广播语音形态有一个与声相伴的在时间、空间上排列组合的规律,就是音韵。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除了少…  相似文献   

17.
节目主持人区别于播音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个人的身份,以第一人称的语言和听众进行交流。由于是以个人身份出现,就有一个树立声音形象的问题。俗话说:“闻其声如见其人”。听众通过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可以感受到这个主持人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准、性格爱好,以及音  相似文献   

18.
王海云 《视听纵横》2002,(5):108-108
作为县级电视台,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本县范围内的老百姓。所以对于一名节目主持人来说,保持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点,将自己的主持个性自觉融入“此地此人、此景此情”中,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必须坚持个人风格与特定乡土风情相结合。频道有频道的风格,栏目有栏目的风格,主持人有主持人的风格,但主持人的风格必须与整个栏目和整个频道的风格相协调作为一个县级电视频道,他的风格必须与当地特有的乡土风情相融合,而对主持人来讲,也必须将家乡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19.
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各广播电视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争取更多的受众,作为广播电视台“形象大使”和“门面”的播音员、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主持人队伍,不仅是摆在主持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个台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台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本文从自己的从业十多年的经历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县级台)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希望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但不追求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然而,目前我们的主持人还大多局限于一种静态传播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电视的优势。许多主持人面对镜头,手足无措,两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