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教育主旋律的当下,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到学校的课堂。形势逼迫我们要摆正课堂的地位,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真正实现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几年来,曲沃县乐昌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近代安徽高等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之后兴办的求是学堂,安徽高等外语教育也是在求是学堂阶段起步的,在安徽大学堂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外语课程设置,特别是在严复执掌安徽高等学堂时,安徽高等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安徽高等外语教育在启蒙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生源、师资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但安徽高等外语教育还是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上桐城派"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安徽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3.
清末教育新政废除了科举制度 ,确立了学堂制度 ,改革了教育行政机构 ,是自隋唐一千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教育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改变了传统士阶层的知识结构、教育环境和意识观念 ,推动了士阶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教育思潮,也是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的宗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贯穿着洋务学堂的发展,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其办学模式呈现出不中不西、新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前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其考试、知识衔接、就业、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困难,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借以完善普通高校"专升本"制度,使"专升本"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堂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教育变革的产物.从其诞生伊始,新教育即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和认同危机.为鼓励兴学和就学行为,清政府对高等小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生进行某种出身奖励.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末新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清末以来的学风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历史使命的达成和本质功能的释放同其用人以治事的方式和制度密切相关。大学欲真正"去行政化",用人制度改革则必不可少。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用人制度改革,不能简单地指向大学的行政级别,而应采取职业校长制、聘用制度下的教育职员制和"双轨"型的教师聘任制三种制度有机结合的技术框架,对大学用人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学堂乐歌"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概况,通过对我国早期"乐歌课"以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论述,揭示了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历史久远,早期大多是由西方传教士传人的。由于这些活动仅限于宫廷及早期传教活动这样的小范围中,所以早期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既不广泛,又没有对我国的社会音乐生活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而西方音乐文化真正在我国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学堂乐歌是晚清之时,吸收西方及日本流行的曲调,配上"进步"思想歌词,为新式学堂学生学习所作的歌曲。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学堂教育的萌芽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兴起的一场音乐的革命,它是第一次真正地、有意识地学习西方音乐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李方顺 《江苏教育》2014,(10):74-75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的历史要追溯到清道光二年(1822年)创建的钟吾书院。清末维新运动兴起,为顺应废科举、兴学堂的趋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钟吾书院改为钟吾学堂。学堂的课程设置有数学、物理等"西艺"课,旧式教育遂为新兴的学堂教育所取代。翻开中国近代教育史,我们会发现:清政府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癸卯学制"在1904年,现代新式学校南开中学创办于1904年,陈嘉庚的集美系列学校中最早的集美小学创办于1913年.与南开齐名的春晖中学创办于1921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则为更晚的1927年。钟吾学堂的诞生及其以后的办学实践.无疑起到了开宿迁乃至苏北近代教育先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启教育改革的议程,是对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阶段教育改革的支持、肯定与超越。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改革的支持力量需要再次积聚,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教育改革面对的顽固性难题需要继续攻克,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动力基础;教育改革的运行方式需要转换,这是重启教育改革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在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中提出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改革思想的发展与近代教育改革进程的阶段性相吻合,也与他的文化观相联系。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著中。从他三个阶段的改革思想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尊经读经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教育改革具有卫道守旧与实用革新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3.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地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讨论,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人们对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状况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对《人民教育》的文本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基础教育改革随年代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同时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改革案例占了六成以上;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为发展驱动;地市、县区级地方改革是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教育改革的内容以为教师发展、教学和行政管理改革为主;行政单方推进是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社会参与的比重非常小。建议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关注,构建地方基础改革的共同体模式,同时处理好改革意愿、改革行为和改革绩效之间的关系,鼓励发展驱动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后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几方面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即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日本当代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青少年道德现状是道德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因。探讨日本道德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树立道德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分析道德现状,进行道德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不能落到实处,高等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与提升难以实现。要践行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从分析高校教学改革之"痛"的主要原因入手。高校教学改革只有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践行做起,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才是解决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改革也随之推进。教育改革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完善,然而教育改革并不仅仅是针对于高等教育的内部调整,对于教育体制以及外部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下,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演变过程中,始终以公平和效益作为基本的价值或目标取向。但不同时期,由于国内与国际形势变化及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不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了从追求教育公平或教育效益到兼顾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发展;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经历了从非官方组织到联邦政府,从联邦政府到非官方组织,再到联邦与地方组织相结合的变化;教育改革措施也经历了从对公立教育制度进行部分改革、整体改革到最终建立新型学校的不断调整。探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进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基本特点与走向,而且对制定和完善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价值的看法与理解,包括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某种价值取向的辩护,是确定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理想与目标的指导性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导性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主要是国家主义、经济主义、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后果。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考虑校本主义、生本主义、大众主义和专业主义的价值路线,使得高等教育改革真正成为大学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和学校变革的“话语实践”中,教育价值与多元主体及其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本文认为,学校变革与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学校向度常常具有高度一致性:学校变革发生在学校向度上,学校主体的教育价值变化必然引起学校层面的变革运动,在学校变革实践中生成的教育价值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壮大后,就会成为触发新一轮学校变革和转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