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新闻传播行为带来了太多的冲击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受众地位”的变化。网络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受众开始通过网络从信息的“消费者”向信息的“生产者”转化。在看到这个转化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其变化动因和带来的弊端也值得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受众正确地选择各种信息,改变受众的一些理念和认知.然而由于受众认知结构是随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接受信息时不可千篇一律.其主动性和选择性之特点,反过来会促使新闻传播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信息传播与受众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的力量不容忽视,它不仅扩展了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还逐渐影响了信息的接受者——受众的变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不仅相互影响和制约,还相互构建和创造。在媒介融合背景中受众受媒介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主动性与被动性、多重性与单一性、显在性与潜在性。这种变化既是受众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融合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时代,网络广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受众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有选择性的接受有关信息。网络广告要充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必然要尊重受众能动地接受信息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协调好网络广告强制性与受众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网络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受众中心论,提出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深入探讨了基于受众中心的电视传播结构模式,论述了电视传播实现受众中心的方法:研究受众、在主体控制层面确立受众中心、根据受众调研决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受众需要实行"广播"与点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传播改变了传统传播观念中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在网上,受众不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端,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受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受众调查反映的仅仅是受众的意见。即使我们对受众的代表性和议题的科学性确信无疑,也不能忽视“非受众”对传媒发展的影响。研究非受众不仅可以反观受众,还能促使非受众向受众转化。为了更科学地了解受众意见,除了“受众调查”这一渠道外,还应引入“受众身份考察”的渠道,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受众身份,了解受众意见,并从受众身份中折射出受众意见,作为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电视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是:一、认知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感知周围环境、认识生活。二、认同心理,受众认同感的产生,来自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三、参与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体现主体意识,进行表达与互动。四、娱乐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丰富生活内容,消遣娱乐。电视栏目应当主动适应变化、适应受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网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其传播的海量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也是惊人的.受众信息选择理性的成熟有一个生成的过程.主体的劳动实践和思维能对主体的信息选择和吸收(学习)进行“导向”,并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对受众的信息活动进行限制和纠正,使受众的信息活动减少盲目性和非理性,这是受众主体性生成的价值所在.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在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受众在演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学生的演讲缺失"以受众为中心"这一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演讲的内容应让"受众"了解较多的新信息;"受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演讲的最终目的;"受众"来评价演讲是演讲的评价渠道。  相似文献   

12.
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是电视娱乐化的成因之一。电视娱乐化的危机体现在:由于受众个体差异引发受众需求多元化,分化的受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娱乐化的软新闻节目,硬新闻节目也有自己的受众群。因此,挖掘出需要硬新闻信息的受众资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新闻界努力的方向。实现硬新闻节目与软新闻节目的分流是电视媒介解决娱乐化危机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新兴的网络新闻受众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过去经典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受众观念经历了从“被动的受众”到“主动的受众”的变化。近年来的一些传播事例也表明,随着网络的成熟,传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众中心”替代了“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传播权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公司简介翻译是面对西方受众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英汉语言冗余度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产生冗余信息.译者应贴近西方受众的信息需求,调整冗余信息,使传输负载与信道容量达到平衡,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媒体运作方式的变化了,传媒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者"为中心,以"受者"为中心意味着必须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受众。那么,受众有怎样的需求?如何才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共鸣?本文从获取信息心理,好奇心理,求知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强烈的参与心理等方面详细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简析网络传播中受众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程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5):114-115,13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播理论已无法给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合理的解释,尤其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受众在网络传播中显现出许多与传统大众传播中不同的特征.本文将网络传播中受众与大众传播中的受众进行对比,分析了网络传播中受众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的诸多变化,广大受众的心理诉求和接受特点也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种种变化。当前国内受众心理的嬗变趋向主要体现在知情欲求明显增强、比照思维逐渐凸显、质量意识大为提升、实用倾向相当鲜明、离心态势不断强化、闲适心态日益普遍、主体人格与日俱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媒介环境的剧变,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在一片白热化的传播市场中成功抢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针对受众心理变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沙明 《黄山学院学报》2007,9(5):176-177
在媒介高速发展、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受众兴趣已成为媒体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新闻的价值性、时效性、交互性、写作技巧等是新闻媒体影响受众兴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