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亚西 《大观周刊》2012,(34):45-45,21
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形式,是欧洲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物,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艺术歌曲为论述载体,通过对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问题的探讨,试图为提高高师声乐艺术歌曲教学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波 《大观周刊》2012,(51):405-405
笔者针对高师声乐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注重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练声曲是声乐教学的基石,并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吴文姣 《大观周刊》2011,(45):84-84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要创新高职声乐教学模式,逐步构建新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专业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国民音乐素质乃至艺术素质的提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开展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把握好新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声乐教学中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正在着手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姚英夫 《大观周刊》2011,(39):97-97
艺术院校声乐教师是从事声乐教学的专门人才。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的职业修养、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培养合格音乐人才的关键。文章从艺术院校声乐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几个方面对艺术院校声乐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夏秀红 《大观周刊》2012,(18):174-174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师资。声乐教学就是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 的过程中善于 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钟迪 《兰台世界》2015,(7):56-57
周淑安,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史上首位女合唱指挥家和女作曲家。中国在美国留学系统学习声乐的第一人。周淑安的艺术实践和声乐教学探索,为我国现代声乐教育的开创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8.
黄婷 《大观周刊》2012,(6):61-61
声乐演唱中,无论是哪种唱法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而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也是学习声乐的基础课程。学习好视唱练耳,不仅能提高掌握和运用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到声乐学习中去,以提高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与创作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情感的输出渠道,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用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声乐演唱是音乐发展的一个分支,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演唱盛行的当下,如何借助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一项新的任务和使命。本文即针对声乐演唱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和阐述,加深人们对声乐认知的同时,也为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计献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与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包括他的全民音乐教育观、民族音乐教育观、音乐教学论、合唱教学思想等,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课程标准》在一定范围内继承了其精华,但有了更具深远意义的发展,作为高师音乐教师,有必要对二者的内在联系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与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初步探求二者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声乐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劳动过程,并以歌谣的形式传播。夏商后,声乐在宫廷音乐与俗乐中同时发展。在汉唐时出现了大型声乐作品相和大曲、燕乐大曲,宋朝后出现戏曲。主流思想是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推崇雅乐贬低俗乐。  相似文献   

13.
黄芳 《新闻世界》2011,(8):271-272
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它内容的深刻和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是音乐美中其他范畴无法替代的。悲剧美在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形式中属于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声乐的运用方法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悲剧美在声乐中的表现形式直接关系到音乐悲剧主题的传达与阐述,因此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胡鑫 《记者摇篮》2009,(6):89-89
音乐在当今的广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国外专家研究指出,是因为广播中的新闻与音乐支撑起了广播媒体的发展。据数字显示,音乐在广播中的比重占广播时间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七。音乐,在广播中从声音的来源上讲有三种形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器乐与声乐合奏(唱)。那么,音乐是如何在广播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余瑶 《新闻前哨》2020,(1):83-85
伴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流媒体音乐也迅速风靡全球,在成为音乐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余,也给古典音乐、乃至其领域内的声乐艺术作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以声乐艺术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其在风行全球的Spotify,以及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三个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的具体表现特征,探讨其在国内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通过不同形态的声乐演唱形式来诠释古典音乐和艺术,颠覆大众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立足当下高雅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和目前音乐综艺日趋同质化的时代背景,对《声入人心》节目在选题与受众匹配问题、高雅音乐通俗化传播、节目本身模式创新、文化传递价值导向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其现象级成功的观察分析,为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广严肃音乐文化的音乐类节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师音乐专业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的责任。其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后备人才。目前高师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存在与未来培养目标脱节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实践性教育。使音乐专业学生为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庞毅 《大观周刊》2010,(41):46-46
声乐是文学与音乐相综合的艺术。声乐中的文学成分具体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歌词上。深入认识歌词凝练美、韵律美、抒情美的审美特征,对于更好地发挥声乐艺术的抒情魅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涛 《大观周刊》2011,(47):191-191,128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愈来愈多地在本科师范院校开设起来.并受到相当的重视。它与姊妹专业——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两个具有共同属性但层次不同的两门教育学科。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两者所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艺术类课程教学设置上,包括钢琴课程等必修技能课.两个专业在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即是通过钢琴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巧并能进行钢琴初级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本书点睛之处还在于蔡世贤教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音乐语境融族域。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引了广西音乐创作和声乐教学的方向。《音乐语境融族域——傅磬声乐作品研究》一书由广西艺术学院蔡世贤教授主编,其中收录了广为传唱的《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风生水起北部湾》《山歌年年唱春光》,更收集了广西首部壮族歌剧《壮锦》的重要唱段《重回阿妈温暖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