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丽萍 《宁夏教育》2004,(7):132-132
一忌无限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  相似文献   

2.
顾佳 《家教世界》2013,(8X):266-267
<正>每个孩子的降生一定都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心肝,是父母的期盼,是父母的希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健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不停止的。所以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着,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可爱,有的孩子则蛮横娇气。为什么上帝创造人类还会有小孩和大人之分呢?是因为孩子的各项机能还没能达标,没处在成熟的界限内。所以孩子活泼,像只飞舞的蝴蝶;所以孩子天真,像块透明的水晶;所以孩子脆弱,像易碎的瓷娃娃;所以孩子懵懂,像支万花筒看不清花花世界。、岁,正是孩  相似文献   

3.
品德美育课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教学过程,是真善美的统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如果父母长辈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予孩子,却忽视了培育孩子爱父母、敬长辈、同甘共苦的品质,只会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缺乏情感,自私自利,回报意识淡薄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增多,孩子在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母长辈的娇惯宠爱,使孩子形成了自私冷漠,任性霸道,没有爱心、同情心等品德弱点。而有的家长一味顺从迁就,有的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有的重智轻德。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应该训练小孩有爱人精神。小时候如有爱人精神,将来才能够爱祖  相似文献   

6.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免不了犯这毛病那错误。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犯错看作是正常现象,也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责备和打骂。而往往我们做父母的爱心多于激情,甚至有的爱已成为孩子的累赘、负担,压抑得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是脆弱的,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使孩子在身心方面受到折磨。当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7.
<正>溺爱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陷阱,是造成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的罪魁祸首。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不关心别人、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和自制力、任性蛮横、依赖心理严重、胆怯退缩等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这样的状况,则会后患无穷。就像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一样,孩子成长也需要土壤,这个土壤就是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要把握一个"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一律应允,无原则地迁就,甚至  相似文献   

8.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9.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孩子由不成熟开始过渡到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了矛盾冲突,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又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行为和想法常常脱节。这个时期的很多家庭也因此矛盾重重。给孩子立界限,可以让父母变"教育"孩子为"应对"问题。事实上,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单纯地教育常常显得苍白无力。立界限能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享受自由,但同时又不缺乏规则的约束,孩子在"责任田"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后果自己承担,既享受了想要的自由,又在界限之内合乎道德地生活,真正做到负责任地在爱中成长。和孩子立界限是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一条成功法则。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12.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年轻父母在孩子喂养观念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如不纠正,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将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一不纠偏补短,而听之任之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爱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什么,比如有的孩子爱吃肥肉,父母就以为孩子缺油,于是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有的父母娇惯孩子,一味迁就孩子,孩子想吃就给什么,百依百顺,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导致孩子营养失调。  相似文献   

14.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6.
普天之下的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也是一门艺术,拔苗助长、超越孩子自身生长发育规律的爱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孩子在一岁之内主要应该练习抬头、翻身、抓、握、爬、坐等动作,有的父母对此却不是非常重视,他们不是把宝宝抱在怀里,舍不得让其练习爬行,就是干脆让宝宝跳过练习爬行的阶段直接学走路,这些显然都不是科学的育儿方法。研究表明,宝宝在学坐之前先练习爬行,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十分有益。从身体发育角度来看,宝宝爬行时要努力抬头挺胸,需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其颈部、胸部、腰部、背…  相似文献   

17.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18.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各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